動力電池飛速成長,台泥2023年新產能開出,順勢搭上高速成長列車
2022年9月27日 週二 下午2:57
【財訊快報/記者張家瑋報導】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於快速成長期,拉動電池需求飛速成長,根據研調機構預測,至2024年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裝機規模預計將從GWh邁進TWh,至2030年將超過3TWh,國內水泥龍頭台泥(1101)轉型綠色能源事業超前部署,明年3月旗下三元能源於高雄新產能將正式投產,年產能1.8GWh,約可生產2.4萬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將優先大啖全球動力電池商機。 TrendForce研究報告顯示,全球主流動力電池廠商正加速擴建產能,疊加電化學儲能廣闊的市場空間,電池廠商產能擴張速度和規模遠超之前,包含寧德時代、LG新能源、比亞迪、中創新航、三星SDI、松下等主流電池廠商在內的全球前十大動力電池廠商,至2025年的動力&儲能電池產能規劃達到4.2TWh,中國廠商約占3.1TWh,電池產能擴張速度和規模領先全球。
國內水泥龍頭台泥有鑑於綠色能源於環境生態及氣候變遷之影響,近年來積極轉型投入發展綠色能源事業,並將集團發展藍圖定調朝向低碳水泥、資源循環及綠色能源三大主軸,今年上半年加快對旗下三元能源投資及擴產腳步,於台泥高雄舊廠動工興建超級電池新產能,預計明年3月試車投產,今年生產約4600萬顆電池,至2024年年產能將達到2.16億顆規模。
台泥全球儲能建置量預計今年底超過400MWh,到2024年台泥全球儲能建置容量預估超過2900MWh,三元能源年產能1.8GWh,一年可以生產約2.4萬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電池大廠能元科技部分,至2024年,一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3.3GWh,據悉目前台泥旗下電池生產,其產能均已被國外大客戶包下,未來所生產高效能電池將全產全銷,順勢搭上全球新能源車及儲能產業高速成長列車。
TrendForce表示,面對動力電池產業TWh時代的來臨,不僅對產業鏈上游鋰、鈷、鎳等資源端的供給增速提出巨大挑戰,同時也考驗設備廠商能否快速回應客戶產能持續擴張的需求以及大規模製造對設備能效的提升和降本的需求。
目前受制於動力電池產業鏈最前端的礦產資源擴產週期,短期內以碳酸鋰、氫氧化鋰為代表的鋰離子電池原材料價格難以顯著下滑,電池降本的壓力在2024年之前仍然較大,但高價鋰也將加速鈉離子電池技術在儲能和低速電動汽車領域的規模應用,同時隨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對上游鋰、鈷、鎳資源端資本投入的加大,都將有助於加快緩解資源端供應緊張的局勢。
全球首座UHPC儲能櫃正式啟用,台泥攜手7-11打造新能源超商
2022年7月12日 週二 下午3:46
【財訊快報/記者張家瑋報導】台泥(1101)佈局能源事業再向前邁進一大步,今日宣布攜手7-11打造全球首座UHPC儲能櫃,象徵所研發的UHPC儲能櫃正式進入商業運用。董事長張安平表示,目前新的大樓規劃,都有電動車停車位的設計,即便是慢充,對大樓基本電力要求也很高,間接對電網產生壓力,所以大樓建置儲能設備成為未來必然的需求。 他指出,傳統的金屬儲能櫃在戶外都必須與建築物保持距離,根據現行消防法根本無法進入建築物,因此耐火抗爆的UHPC儲能櫃可成為大樓最好的選擇,極具市場潛力。
此次,台泥協助7-11亞洲第一萬家門市台南亞萬店打造「新能源超商」,結合台泥近年來所投入的綠能、儲能、電池與水泥本業的綠色建材,能穩定供電兼顧減碳。7-11亞萬店不僅是全台第一個導入綠電加儲能做為不斷電系統(UPS)的超商,同時也是全台第一個建置DC-DC新世代充電站的超商。
台泥進一步解釋,目前市場上都是直接接電網的AC-DC充電站,但台泥儲能在亞萬店建置的為DC-DC充儲一體充電站,也就是透過設置儲能設備供電給充電樁,DC-DC充電站在離峰時將儲能設備內充飽電,在尖峰時候放電,不僅能優化充電站電力使用,提高電力系統效率,也能減少台電電網負擔。此外,運用環保新式混凝土建材UHPC打造耐火抗爆的儲能櫃,在使用同樣體積下,UHPC較一般金屬儲能櫃,可減少約40%的碳排放。
目前一般超商使用的不斷電系統,多數以使用UPS結合小電池,台泥儲能為7-11亞萬店建置的新能源模式,則是優先使用太陽能加小儲能系統,未來如果碰上停電,微電網系統會由併網模式自動切換到孤島模式,透過太陽光電及儲能電池,提供緊急與維生所須的電力,而亞萬店能維持至少4至6小時不斷電,包括電燈照明、監控系統、收銀機、自動門等都能正常運作。
台泥2025年綠能轉型見成果,老幹新枝,水泥營收占比不再是多數
2022年5月27日 週五 上午7:06
【財訊快報/記者張家瑋報導】水泥龍頭台泥(1101)近兩年於綠色能源事業連續出擊,外界是霧裡看花、摸不清老牌水泥公司到底想什麼、做什麼,然而,隨著再生能源、儲能事業步上軌道後,台泥綠色能源戰略路徑越來越清晰,佈局轉型綠能、循環經濟終雲開見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未來水泥營收比重會逐年下降,2025年綠能事業會是台泥重要收入之一,而水泥將不再是多數。 今年股東會中,台泥特別向股東及外界簡報綠色能源新事業未來,不難發現,未來2-3年,創能、儲能新事業將呈現超高倍數成長,各項綠能計畫包括風電、光電、地熱及海洋溫差正全方位展開,發電建置容量從今年85 MW倍增至2025年570 MW。他說,除了和平電廠之外,2025年台泥再生能源電力不僅足夠供應自家企業使用,並會幫助台灣需要綠電生產企業購買,避免歐盟或其他國家跨國境碳稅。
自去年收購義大利NHOA,躍升全球第四大儲能公司,其儲能案場完成及規劃中案件橫跨義大利、西班牙、希臘、澳洲、新加坡、智利及美國等26國,NHOA旗下子公司Atlante CO.已佈建使用再生能源及儲能的微電網,進駐包括米蘭機場、公路、港口等重要基礎設施,已然成為南歐最大虛擬電廠。台泥全球儲能建置量預計今年底超過400MWh,到2024年台泥全球儲能建置容量預估超過2900MWh。
此外,看好未來電池發展趨勢,台泥認為電池將是未來能源關鍵,去年底旗下三元能源於高雄動工興建新產能,預計2023年3月試車投產,今年生產約4600萬顆電池,至2024年年產能將達到2.16億顆規模。2017年平均電池價格不到1美元,如今已漲至4美元,由於台泥切入是高效能電池,價格優於平均水準,預期2024年價格上看5美元,當產能達2億顆規模時,售價每增加1美元,對於台泥營收貢獻增加2.16億美元。
以此推算,2025年僅電池營業額將超過310億元以上,而歐洲儲能事業成長亦不遜於電池增長幅度,綠色能源事業營收占比有機會正式超越水泥本業,台泥朝向循環經濟、科技成長股轉型之路終將達陣。
不過,張安平亦不諱言表示,2.16億顆電池產能規模是非常少,希望新產能還能再多開出,未來2年供應鏈會是最大問題,基本上,台灣沒有衛星供應鏈,電池精密度很高,現有供應鏈廠商達不到台泥要求,需要時間培養,所以目前很多原料還是仰賴國外進口。
大陸出貨量減、煤價漲 水泥廠Q3獲利恐衰逾10%
2021年10月30日 週六 下午2:56·2 分鐘 (閱讀時間)
【時報-台北電】受大陸市場煤價漲、出貨量減影響,水泥廠第三季整體營運預期將進入毛利降、獲利衰退的低潮期。市場人士表示,台泥(1101)、亞泥(1102)第三季獲利年衰退幅度將達10%;信大水泥(1109)因大陸市場營收占比更高,衰退幅度預期將達15%以上。
受大陸市場出貨減少拖累,台泥第三季合併營收268.82億元,比第二季減少3.94%,較2020年同期衰退9.81%。
大陸實施能耗雙控、限電,台泥大陸廠的9月出貨量已受影響,雖各地水泥價格或有上漲,但獲利一定會受到衝擊。台泥表示,水泥銷量減少,加上占生產成本四分之一的煤炭價格大漲逾五成,預期對第三季獲利的衝擊肯定不會小。
亞泥中國所在的營業市場位於華中,雖受停電的影響程度較低,不過,第三季的煤炭價格飆漲,對毛利及獲利的衝擊難以避免。
市場預期,台泥、亞泥在大陸市場第三季的營業毛利率,恐因煤價飆漲而下滑,可能會比2020年同期下滑三、四個百分點。
此外,亞泥持股二成以上、在香港掛牌的山水水泥(691.HK)公布前三季獲利人民幣17.8億元,較2020年同期衰退23.6%,山水水泥對亞泥的獲利貢獻恐將大幅減少。
大陸主要市場為南京的信大水泥,近期法說會上說明,第三季大陸廠獲利因煤炭價格回升,水泥售價下跌、成本上漲下,來自大陸廠的獲利將下滑。
大陸市場營收占信大合併營收64%,8月起,在雨季趨緩下,水泥價格於南京地區陸續反彈,不過信大表示,平均價格仍不如2020年同期,加上原料煤炭價格高漲、周邊道路維修影響出貨等因素,毛利呈現下降,獲利應會出現衰退。(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袁延壽/台北報導)
台泥小港廠今動土變身 張安平打造全台最大鋰電池廠
周刊王CTWANT |魏鑫陽
2021年10月25日 週一 上午10:59·3 分鐘 (閱讀時間)
[周刊王CTWANT] 台泥(1101)企業團今(25)日在高雄小港舉行三元能源科技高雄鋰電池廠新建工程動土典禮,包括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高雄市長陳其邁、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等皆有出席。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強調,21世紀將是能源的世紀,「未來的經濟體系是建立在移動式的、可儲存的能源,而電池將是他的核心。」
張安平表示,目前全世界都在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當中至少20%需要大型儲能設備協助穩定,儲能設備又都需要高質量電池,因此電池已經成為繼晶片之後,被預測最可能產生缺貨危機。
台泥今日在高雄小港舉行三元能源科技高雄鋰電池廠新建工程動土典禮,包括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高雄市長陳其邁、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皆一起出席。(圖/宋岱融攝)
張安平說:「碳中和必須是全民參與。」並引述亞歷山大所說:「所有人的命運取決於每個人的行為」,雖然依現行的技術,水泥業確實無法達到碳中和,因此台泥除了積極使用更多替代燃料與原料達到減碳外,更致力投入綠電、儲能、電池、碳捕獲以及碳匯造林等5個領域的發展,因為儲能設備能夠協助再生能源穩定,而儲能又需要高質量的電池。
全球關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11月1日即將在英國格拉斯哥揭幕。聯合國秘書長形容目前的地球就像「開往災難的單程票」,以現階段暖化的速度,最快2027年將達到升溫1.5度的人類生存防線。
張安平表示,高雄市是台泥的發源地,40年前小港舊址是紙廠,今天大家一起見證走在國際尖端的電池產業正式進駐,港都邁向高科技重鎮,更往前邁出大步,別具意義。台泥所屬三元能源科技初期將投入120億,此座鋰電池工廠預計在2023年啟用,產能1.8GWh,1年可以生產約24,000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旗下的電池大廠「能元科技」,台泥1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3.2GWh。
張安平透露,三元小港廠將比照半導體業的高度自動化,走向精密製造,對製程、製造及對環境的要求都將是高標準,因此進駐高雄的三元能源科技預計將延攬上百位高素質高學歷的工程及研發人員,並將研發團隊擴大深入。原本位於南科的能元科技專注產品研發,高雄的三元能源科技則專注製程研發,兩者將緊密分工合作。
台泥日前甫宣布將於台泥蘇澳水泥廠、花蓮和平水泥廠兩廠區,各建置87.5MWh以及250MWh的大型儲能系統,投資金額達55億元,完工後兩儲能案場將成為全台容量最大。
另一方面,台泥也繼續開發各大洲的儲能案場,近期台泥旗下的NHOA剛剛拿下澳洲南部Synergy授權200MWh的儲能案場,台泥企盼與世界其他電力公司、電池廠共同開發未來全球龐大的儲能需求,攜手邁進巴黎協定2050年碳中和目標。
最快7月中完成義大利儲能商收購 明年資本支出大增強化電池投資
鉅亨網記者彭昱文 台北
2021年7月5日 下午12:05·1 分鐘 (閱讀時間)
台泥 (1101-TW) 董事長張安平今 (5) 日表示,收購義大利儲能商 Engie EPS 的進度,預計到 7 月中會比較明朗,而隨著電池、儲能投資增加,預估明年起資本支出也將明顯成長。
據了解,台泥計劃取得 Engie EPS 60.48%,須通過台灣與義大利政府許可,張安平認為,相關流程走完到交割、正式取得 Engie EPS 的股份,時間點約在 7 月中,交割後,Engie EPS 將更名 NHOA。
ENGIE EPS 與全球第四大汽車公司 Stellantis 成立合資公司 Free2Move eSolutions,發展電動運輸產品與服務;而 Stellantis 跟鴻海 (2317-TW) 也有合作,市場關心台泥與鴻海合作的可能性,不過,張安平指出,雙方至今尚未有直接接觸。
另一方面,台泥旗下能源科技斥資百億元,在高雄打造的超級電池廠,張安平表示,目前全力進行中,未來該廠生產的電池可應用在電動車、儲能設備,用途相當廣泛。
能元科技小港廠規畫生產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鎳三元電池,設計年產能 1.8GW,相當於一年可生產出 2.4 萬台電動車所需長程電池量。
台泥總經理李鐘培表示,今年資本支出與約與往年 2-2.5 億元差不多,但隨著在電池、儲能投資增加,預計明年起資本支出將出現明顯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