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股市中獲利的方式,不外乎兩種:一是賺價差,一是賺息利。賺價差,靠的是低買高賣;賺息利,靠的是配股配息。不過,賺價差和賺息利,從來就不是互相抵觸的事,善用3個技巧,聰明選擇參與除權息時機,你不但賺了息利,還可以賺進價差,讓你比定期投資還能多賺20%!
技巧1
填權息機率高——除權息前買、填權息後賣
參與過除權息的投資人都知道,除了現金殖利率(現金股利除以股價)外,一檔股票在除權息後能不能順利填權息,是最重要的關鍵。
假設一檔股票除權息股價50元,發3元現金股利,現金股利殖利率為6%,除權息後參考價為47元。如果除權息後股價還是47元,對投資人而言,一毛錢都沒有賺到;但如果股價漲回除權息前的股價50元(也就是填權息),你的報酬率才有6%,往後股價再漲,每漲1%,就是多賺1%。
可是,怎樣才能找出填權息機率高的股票呢?可以從三方面著手。首先,公司明後年成長趨勢確立,這類公司通常在除權息後,將會吸引特定買盤進場,拉抬股價;其次,除權息前的股價在歷史低檔,且公司營運體質不差,在除權息後的股價將跌破公司應有的價值,也會讓公司順利填權息,甚至帶動後市。
另外一種,就是找出過去每次除權息後,都會順利填權息的股票,這樣的公司大多是如台積電、鴻海、台達電等各產業績優龍頭,過去均能成功填權息,差別只在於需要的時間長短而已(短則一周,長則3個月甚至半年)。
對投資人而言,布局策略應該是先找出殖利率高、具有產業地位的績優公司,並持續觀察公布除權息日後一個月的股價表現,在這一個月內逢低進場。
通常,績優公司在除權息前一周,股價都會先領漲,做出空間,等除權息後,股價再一步步回填。投資人可以選在除權息後以參考價加碼,然後等待填權息,把手上持股賣掉,如此一來,投資人等於賺進三波:
除權息前一周股價上漲的價差
股息及股利
以除權息後參考價加碼到填權息股價的價差
以台達電為例,台達電2013年發放2012年現金股利為5.3元,除息日前一周最低股價是132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為4%。結果,到除息日前一日,股價已經先漲,除息前一日收盤價為148元,漲幅高達12%。而且,台達電在除息日後一日已完成填權息,賣出不但賺進4%股利,若以除息後股價143元加碼買進,還能賺進約3.5%價差。換句話說,以最理想的狀況下,在台達電除權息前後短短9個交易日內,報酬率就接近20%(12%+4%+3.5%)。
換句話說,如果投資人在除息日前一周以最低價買進台達電,短短9個交易日,就賺進超過16.9%(12.9%+4%)!
技巧2
股權高度集中——除權息前賣、除權息後買
除了從公司基本面,以及觀察股價變化之外,另外一項重要的技巧,是了解股權籌碼的集中程度。
一般而言,家產豐厚、所得稅高的大股東是不願意參加除權息的。用一個例子簡單計算一下,假設除息前股價是50元,股息5元,除息後股價是45元,如果大股東參加除息,一張股票可以配5000元,但大股東的邊際稅率通常達40%,所以得繳2000元(5000元x40%)的稅;反之,大股東不參加除權息,只要多繳千分之三的證交稅、手續費等,不必付出高額的稅金。
尤其,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上路後,現金股息要就源扣繳2%作為補充保費,股票股利也得按配股數和面額10元扣繳2%,因此大股東棄權息的動機,比起以往可能來得更強烈。
所以,大股東遇到除權息時,通常會選擇先賣股票,然後除權息後再把股票買回來。在股權集中的公司,由於大股東手上的籌碼多,領的股息股利也多,所以更傾向除權息先賣股,然後再買回。
因為大股東賣股,股價就會遇到壓力,手上有持股的投資人,不妨也先跟著賣股,若手上沒持股,則可以趁機撿便宜。然後,再趁除權息後,大股東出面拉抬股價時,跟著買進。只要跟著大股東買賣,雖然可能賺不到股利,但價差的利潤肯定相當豐厚。
技巧3
可抵扣稅率高——除權息前買、除權息後賣
可抵扣稅率也是除權息的關鍵之一。可抵扣稅率是指因兩稅合一制度,公司盈餘分配或發放股利時,必須把可抵扣稅額給股東。簡單來說,如果投資人的所得稅率比可抵扣稅率低時,參加除權息還有退稅可以拿;但反之比可抵扣稅額高的話,還得要補稅。
因此,規畫是否參加除權息,企圖將報酬率極大化的同時,投資人必須同時考量自己的所得稅率。一般而言,如果投資人所得稅率不高,最好找可抵扣稅率高的公司,並參與除權息。
舉例來說,假設一位投資人所得稅率12%,他買進一家可抵扣稅率達20%的公司股票100張,股利配發5元,那麼如果他參加除權息,股利可以領得50萬元,而且還可以退稅4萬元〔50萬元x(20%-12%)〕,換句話說,投資人等於多賺這4萬元。
不過,隨著政府有意推動可抵扣稅額減半,可抵扣稅額的魅力會失色不少,但對於一般小散戶,退稅仍是不無小補;而對退稅誘因無感的投資人,則可以棄權息再買回的方式因應。
透視除權息的奧祕,賺了息利,再賺價差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讓你在投資這條路上,事半功倍。
一張財報表挑出ESP為正、營業現金流卻是負值的公司
每當財報公布時,大多數投資人都只關注獲利數字或成長性。 其實,透過現金流量表檢視企業獲利品質,更能找到真正放心投資的標的。 檢視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獲利能力」永遠是擺在第一且為最重要的指標,唯有獲利穩定成長的公司,才會在投資市場受到歡迎與肯定。而檢視獲利的最佳方法,當然就...
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DeepSeek 對 AI 產業的影響 DeepSeek 作為一個專注於 AI 技術的大型語言模型(LLM)開發者,對 AI 產業帶來了一系列重要影響,涵蓋技術創新、產業競爭、開源生態、商業應用等方面。以下是它可能帶來的幾大影響: 1. 技術創新與突破 DeepSeek 透過強大...
-
三能-KY今年營收挑戰20億元 印尼廠明年投產添動能 時報資訊2024年12月12日 週四 下午4:39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三能-KY(6671)今(12)下午舉行法說會時指出,隨著中國大陸市場的消費力道逐漸復甦及東南亞的佈局開始發酵,預估2024(今)年度可望再度挑戰營...
-
殺尾盤和拉尾盤代表什麼? 股價的 漲勢中、盤整或跌勢中 的尾盤,其次日開盤的結果可能是迥異。判斷這一情形最重要的依據是股價的10日移動平均線的整體運行狀態。 (一) 漲勢中(當10日股價移動平均線呈上揚之勢時) 尾盤價漲量增: 在漲勢中的尾盤量價俱增,是人氣充...
-
大西洋飲料處分資產「負債全清」 董座法說會宣布「國民飲料」重磅回歸! 周刊王CTWANT |吳家瑋 2024年12月12日 週四 下午8:50 [周刊王CTWANT] 台灣國民飲料「蘋果西打」所屬大西洋飲料(1213,下稱大飲)過去一整年可說是風雨飄搖,先是2023年傳出瓶內發現...
-
擴大綠色利基能量 誠泰科、德淵加速搶進生質、新能源應用 工商時報 彭暄貽 2024年12月17日 週二 下午2:42 擴大綠色利基能量,熱熔膠雙雄加速搶進生質、新能源應用。誠泰科(4767)生質熱熔膠取得德國DIN生質認證標章及台灣環保認證標章,熱熔膠防水膜取得台灣及日本專利...
-
傳產業倒閉潮!這行每月十多家準備關門 專家:不敵5市場夾殺 邱怡萱 2025年1月2日 週四 上午9:32 台灣傳產業陷寒冬!螺絲業2年前曾創下逼近1900億元出口額的歷史新高,但如今每月高達十多家準備關門,財經作家游庭皓在臉書粉專發文,感嘆台灣隱形冠軍已經變成亞軍,主因面臨五大...
-
股票總是會有熊市,那當股市處於下跌時,不被股市所迷.著清本質,是操作的基本要求。 1.不被指數迷感,關注所持股票。當市場主力資金也有許多套牢終碼時,他們會順水推舟借其控制盤面指數,勾畫技術圖形。當大盤整體呈跌勢時,拉住指數股護盤,及出斬倉割肉籌碼,再由他們撿足後做多。因此,...
-
結盟插旗陸大學校園,雅茗拚逆風前行 2020/02/03 07:41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連鎖餐飲集團雅茗-KY (2726) 宣布攜手已布局中國大陸逾百所大學院校的團膳企業,設立合資公司「上海檬奇奇」,將旗艦茶飲品牌「快樂檸檬」導入校園餐廳及校外周邊門市...
-
多國政府禁用DeepSeek 資安族群逆勢衝鋒 記者林奇/台北報導 2025年2月3日 週一 上午9:57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在台灣農曆年節期間,對半導體釋出關稅衝擊,以及DeepSeek等影響,導致美股全數走跌,台股今(3)日金蛇年開盤不利,早盤一度下挫超...
-
不只是土壤的醫生 台境要大步跨入廢棄物能源化及焚化爐操作 鉅亨網記者張欽發 台北2024年12月17日 週二 下午6:36 台境 *(8476-TW) 今 (17) 日召開法人說明會,公司並透露,台境 * 除現有在土壤、空氣及污水的整治的標案之外,將把廢棄物能源化及焚化爐代操業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