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手臂在碰觸人體瞬間停下,背後的祕密是「電子皮膚」。原見精機改寫人機互動模式,讓工廠、農業,甚至人形機器人,都變得更安全聰明。
機器人未來進入零售家庭場域,觸覺感知將變得更加重要。
發布時間:2025-08-14
走進南港一棟商辦,原見精機樸實的辦公室內,最吸睛的是一隻白色機械手臂,氣勢磅礡地屹立在台桌上。
一名工程師啟動通電,機械手臂旋即以每秒1.5公尺速度掃過,乍看有些嚇人,記者忐忑地出手阻擋,手臂在接觸人體的瞬間停了下來,並沒有造成疼痛感覺。
「碰觸力道達到10牛頓、也就是約1公斤時,機器就會自動停止,」原見精機總經理劉昌和自豪地解釋。
發揮安全作用的關鍵,是「電子皮膚」。
外觀是宛如《機動戰士鋼彈》的白色盔甲,包覆住整隻機械手臂,用手指輕輕一壓,還能感受到表面矽膠的彈性,盔甲之下,則藏著大量的感測器。
包含川崎重工、電裝等日系工業機器人指標大廠,都採用原見的電子皮膚設計進自家的機械手臂產品,成為標準配備。
原見精機的團隊出身工研院,是台灣唯一專攻人機安全,並打進機械手臂品牌前裝市場的電子皮膚廠商。放眼全球,競爭對手只有同樣出自奧地利國家研究機構的AirSkin。
原見精機
成立/2017年
董事長/蘇瑞堯
總經理/劉昌和
實收資本額/2664萬台幣
成績單/電子皮膚打入川崎重工與電裝的原廠供應鏈,成為產品標配
機器人「感覺」到溫度和壓力
兩位創辦人、董事長蘇瑞堯和劉昌和,2009年在工研院共同研究機器人靈巧手觸覺的題目。
劉昌和解釋,常見的視覺、超音波等非接觸型的感測方式,存在被干擾的風險以及感測死角。觸覺不僅能解決這些問題,還能感測到物體的溫濕度、形狀、軟硬等。
2015年開始,能與人合作的協作型機器人興起,人和機器共處一室,安全成為重要議題。看準商機,兩人決定成立公司,將觸覺技術結合機械手臂。
目前原見的產品已經應用在半導體封測廠、伺服器組裝廠、CNC加工機等機械手臂上。甚至,連生技廠也採用,但保護的不是人,而是機械手臂。由於生技業的機械手臂精密度高、造價高昂,手臂之間發生碰撞,不僅造成損傷,檢體試劑如果造成污染,後果相當嚴重。
觸覺感測下一步,不只防撞
原見所擁有的接觸型感測技術,也將在黃仁勳描繪的「物理AI時代」,發揮關鍵作用。
當機械手臂進入食品業、農業,夾取的物體不是堅硬的標準品。藉由電子皮膚感測,可以協助夾爪判斷物體的軟硬度、材質,來計算需要花多大的力量。
劉昌和透露,目前已和食品業和智慧農業在進行電子皮膚感測的實驗驗證,包含製作糕餅、採收與評鑑各式蘋果、葡萄甚至花卉等作物。
在機器人這樣全新的供應鏈中,原見是少數擁有獨門技術、不做me too產品的台灣企業。即便如此,要說服大廠採用也不容易。
創立初期,原見團隊每年參加十幾場創業競賽,不斷展示電子皮膚的技術與應用。
終於機會來了,2017年一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創業競賽,被當時評審之一、現任川崎重工社長橋本康彦相中,原見拿下首獎。
隔年,川崎重工決定投資原見,目前佔約5%股份,並提點團隊,必須通過國際標準認證,才有機會打入原廠。
於是,原見與川崎花了一年半共同完成ISO認證,還是全球第一個通過歐盟CE驗證最高規格的觸覺感測安全產品。
打進日系兩大廠,提高市佔
2021年,原見產品終於成為川崎重工機械手臂的原廠配備,也因此吸引了同為日系的電裝上門,成為第二個原廠客戶。
劉昌和舉電子紙龍頭元太市佔率高達九成為例,原見的目標就是獨佔機器人電子皮膚市場。除了中國以外全球12大機械手臂公司,原見已打入川崎和電裝,目前正和其他兩家洽談,藉此提高市佔率及話語權。
「我們最終目標,是將電子皮膚打造為未來機器人的核心零組件,」劉昌和期許。
(責任編輯:黃韵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