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通過統一使用Type-C充電插孔,蘋果Lightning介面恐被迫放棄
2022年10月5日 週三 上午9:00
【財訊快報/陳孟朔】歐洲議會週二(4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法案,規定從2024年秋季起,USB Type-C將成為在歐盟地區銷售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數位相機、耳機、手持遊戲機和可攜式揚聲器等電子設備的標準充電插孔;從2026年起,USB Type-C還將成為筆記型電腦充電器的標準介面。 這意味著,蘋果公司(美股代碼AAPL)電子設備也需要使用USB Type-C充電介面,蘋果在歐洲將不得不放棄現有的Lightning介面,改為使用競爭對手已廣泛使用的USB Type-C介面。
歐盟競爭事務負責人韋絲塔格爾(Margrethe Vestager)表示,該法案預計每年可節省至少2億歐元,並減少1000多噸電子垃圾。報導也提到,歐盟此舉預計將會影響世界其他地區。
蘋果股價繼上日急彈4.25美元或3.08%後,週二追高3.65美元或2.56%,收在146.10美元,成交127.5億美元,只輸給特斯拉。
USB 4概念股 旺到明年
高速傳輸概念股 USB4、USB Type-C
2020年,在家工作從應變措施,變成每天的生活日常;許多人發現,自己手上的電腦速度已經不符需求,一波由USB4標準帶動的高速傳輸升級潮,已經蓄勢待發,最快今年底就將爆發。
從事網路影音拍攝工作的阿澤,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疫情期間,他也在家工作,利用PC剪接攝影機拍下的影片,再放上網路;但是,現在影片檔案動輒以10GB、15GB計算,光是把剪好的影片從電腦存到記憶卡裡,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要花上5分鐘,傳輸大量檔案,一次可能就要花掉半天時間。
資料處理量激增 推升高速傳輸
阿澤並不是唯一遇到這個問題的人,當我們每天處理的資料愈來愈多,高速傳輸的需求就變得愈來愈大。
9月23日,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半導體論壇上說:「我們對資料的需求,持續增加。」他秀出一張表格:現在一般網路使用者,每天接收1.5GB的資料;一輛自駕車,每天要接收4TB(相當於4096 GB)的資料量;而一座智慧工廠,每天要消耗一PB的資料,這是一般網路使用者每天消耗資料量的69萬倍!如果資料就是新的石油,我們對資料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
在台灣,USB供應鏈上的廠商早已賺到手軟;像是祥碩,今年前8個月營收較去年成長76%,創下歷史新高。祥碩總經理林哲偉難掩得意:「我們USB3.2最新規格裝置的控制晶片市占率,是99%」
另一家高速傳輸晶片大廠譜瑞,專長是確保高速傳輸的資料完整,傳輸速度愈快,愈需要譜瑞的晶片;今年前8個月,譜瑞營收也較去年同期成長2成。另一家IC設計公司聯陽,也因為在高速傳輸晶片、USB晶片布局,成為法人追捧的明星。台灣USB供應鏈,有完整的生態系統,因此一有最新的規格,USB標準協會(USB-IF),就會到台北舉辦大會。
第四代USB 速度達2.7萬倍
USB(Universal Serial Bus)的中文名為「通用匯流排」,剛推出時,原本傳輸的速度只有每秒1.5MB,而今年底要推出的USB4,傳輸速度最高可達每秒40GB,是第1代的27000倍。
USB標準協會介紹USB4的文件第1頁就寫道:USB的願景就是要用一個簡單的連接介面串聯各種形式的電子產品,從手機、電腦到螢幕,現在都有USB Type-C(簡稱USB-C)端子;另一個重點是,USB要把各種傳輸需求「聲音、影像、資料、電力傳輸」一網打盡。簡單來說,以前要電源線、音源線、影像傳輸、網路訊號線,現在只要1條USB-C就能取代。
而USB4更是厲害,未來靠這1條線,就能提供最高每秒40GB的傳輸速度,連上螢幕,就能傳輸8K影像,甚至連電源線都省了。當你的筆電連上螢幕,傳輸資料的時候,這條線還能同時幫你的筆電充電,以後USB連充電電源線的工作也要搶!
今年,幾股力量融合力拱USB4標準,成為未來的超級傳輸介面,也帶來巨大的換機潮;市場都在期待,未來台灣的USB供應鏈,也將因應這波的升級潮,出現一波銷售榮景。
啟動第一股力量是英特爾。去年9月,英特爾把旗下的傳輸技術Thunderbolt 3捐給了USB協會。Thunderbolt是目前最高階的有線傳輸標準,但被視為是價格昂貴的特規產品,多半是蘋果電腦的使用者在使用;然而,從去年開始,Thunderbolt 3變成USB協會會員都可用的開放標準。
勢力融合 台廠供應鏈榮景可期
「英特爾第一個提出的連線標準,就是USB,英特爾也是USB協會的創始會員,」英特爾產品經理盧進忠表示,英特爾希望趕快實現一條線解決所有傳輸問題的願景,「USB是產業標準組織,你不能改他太多東西」,才生出「2兒子」,另一個高速傳輸標準,Thunderbolt。
去年,英特爾卻把Thunderbolt 3捐給了USB標準組織,意思是,以後所有人都可以使用這樣技術,英特爾今年底推出的Tiger Lake處理器,直接支援USB4和Thunderbolt 4,兩者完全相容,等於直接把平台塞到消費者手上,未來USB也有機會像「2弟」Thunderbolt一樣,只要用1條線,完成高速傳輸資料、影像,甚至充電和供電的工作。
去年,根據IDC報告,全球PC銷量達2.6億台,英特爾力推融合USB4和Thunderbolt 4的新平台,加上手機多半已採用USB-C介面,一個橫跨手機和電腦,串聯數以億計裝置的高速傳輸平台,即將出現。英特爾的謀略,就是在這個融合的平台上,讓Thunderbolt超越「大哥」USB,成為領導品牌。
另一股融合力量,則來自歐盟。今年1月,歐盟議會以580票對40票,通過決議,要求歐盟在6個月內採取行動,規範電子公司採用統一的充電器標準,「擺明衝著蘋果的Lightning而來」。
歐盟的理由是,各家廠商推出互不相容的裝置,1年產生5000萬噸的電子垃圾,而且並不方便,「當你的手機沒電時,你的朋友可能也幫不了你,因為你們用的充電器不一樣。」歐盟甚至還拍過一個影片,「當所有人都用湯匙吃飯,很多事變得簡單多了」。
走一趟蘋果專賣店,就能看到蘋果正在改變。現在,蘋果的頂級MacBook Pro,只留下兩個圓圓的插孔,筆電產品幾乎都已是USB-C介面的天下。今年9月蘋果發表會上,新發表的iPad Air,首次放棄Lightning介面,改裝上扁圓型的USB-C插槽;另一款iPad,雖然仍採用Lightening介面,但也附了一條USB-C轉接線。
一位業界人士觀察,蘋果已為全面轉向USB-C做準備,它意味著台灣的USB供應鏈,有更多機會攻進蘋果市場。
蘋果新手機 不一樣的傳輸線
這個市場有多大?根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et Research Future今年9月的報告,2018年全球USB裝置市場規模為19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586億元),並以每年13.9%以上的速度成長,到2025年將達到460.8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3524兆元)。
另一家市場研究機構IndustryArc則指出,如果光看USB3.0的市場,從2020~2025每年將有20%的速度成長,2025年時達到67億美元規模(約合新台幣1969億元)。
報告指出:各種裝置之間,無縫連接的需求,會是USB成長的主要動力;因為,現在光是一段手機隨手拍下的影片,資料量就可能高達1GB,但電子產品要求輕薄短小,無法再容納更多的傳輸介面,最終能留在裝置上的,只剩下USB。現在,華碩、宏碁等品牌的超輕薄筆電,都推出只留有USB連接口的機種,網路上也買得到只留USB介面的可攜式螢幕,插上手機即可使用。
一位業界人士觀察,在台廠猛攻下,最新的USB傳輸介面降價速度非常快,「價格才是這項技術普及的關鍵」;現在最新的USB3.2規格,硬碟外接盒現在只要幾百塊台幣,「打開來裡面是滿滿的祥碩晶片」,上台灣拍賣網站觀察,USB3.2的固態硬碟,2000元台幣就能買得到,價格只有韓系產品的1/6。
刺激換機潮 零組件迎來大成長
舊的USB3.2無法達到的高傳輸速度,高畫質傳輸,更快的充電速度,都會在USB4上實現,憑藉台廠控制成本的能力, USB4很有機會再掀起一波大成長。
祥碩總經理林哲偉表示,祥碩正在全力衝刺,明年中之後,祥碩的USB4晶片即將推出。USB協會的文件也顯示,台灣的連展科技和鴻海旗下的鴻騰,也都已取得USB4充電裝置認證。
這項新技術對台灣產業影響面非常廣,上從提供晶片設計IP的智原、創意,到設計晶片的祥碩、譜瑞、威鋒、創惟、鈺創,就連聯發科,因為設計手機快充裝置和車用裝置,也是USB協會成員。
USB4出現後,線材會變得非常多元,因為同樣是USB4的線,有的只能傳資料,有的是傳資料加影像顯示,有的是3種功能都能執行,要高速傳輸又能傳得遠,還要買有附晶片的主動式線材。「以後USB線材可能會按功能賣,能用10G、20G、40G速度傳輸的線價錢都不一樣」盧進忠說。在這個領域,從製作連接器的鴻海集團、鈺創、正崴、廣寰科、佳必琪、嘉澤、廣穎,都在其中。
「充電是USB介面的重要創新。」業界人士觀察,能為外部裝置充電是新介面的重要訴求,在這個領域,立錡、僑威、偉詮電、通嘉都專攻供電技術。有意思的是,像康舒、台達電等電源廠也是USB標準協會成員,原因恐怕是,在歐盟政策下,未來統一採用USB介面,會是行動裝置電源供應器的趨勢。
「轉接器的生意也會很好。」業界人士觀察,因為消費者不可能因為新規格出現,就把原有的設備丟掉,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買轉接器,或是多功能擴充座。這些領域也都是連接器廠商的主場,現在走進賣場,到處都是台廠生產的轉接器產品。
新技術出現 受益廠商搶卡位
今年,最早推出USB4產品的公司,會是華碩、宏碁、微星等筆電廠商,新傳輸介面已是輕薄筆電和手機無法忽視的主流。業界人士指出,為了搭配手機,市面上也早已出現只有 USB介面的可攜式螢幕。另一群會受益的族群,是和大量資料傳輸有關的廠商,像記憶體模組廠威剛、群聯、慧榮、創見、宇瞻一定都會推出高速傳輸的儲存產品。
現在,只要人們對資料的需求再提高,這波高速傳輸的風潮就不會停止,未來不只人要看愈來愈精細的圖片,AI也要靠更多的資料來完成任務,無線通訊在安全性和速度上,仍比不上有線通訊。最重要的是,PC的生態系統仍是台灣耕耘多年的主場;今年底開始,USB將主導高速傳輸市場發展,這一條線的商機,將創造出更多的股王與股后。
14 檔相關概念股左右逢源 Type-C 一統蘋果與非蘋陣營
2015/06/07 13:41
二○一四年底發布的連接埠新規格Type-C,傳輸速度比現在普遍常用的快二十倍,且充電速度是現在的一倍,同時還能通吃iOS和Android系統。Type-C 的硬革命,讓資訊時代轉轍為行動網路時代。
今年什麼科技字眼最吸睛?Type-C。這個在二○一四年底發布的連接埠新規格,今年初出現在蘋果公司的新款Macbook,以及Google的 Chromebook 之後,五月二十七日在中國上海舉行的「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中搶盡鋒頭;六月二日揭幕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Tyep-C從上游IC到下游得相關裝置更是琳琅滿目。
以USB 3.1標準推出的新規格連接埠
Type-C 是USB(通用串列匯流排)連接埠的新規格,而USB是廣泛使用於電子產品的連接通訊標準,最初是由英特爾(Intel)與微軟公司(Microsoft)倡導發起,從一九九六年的 USB 1.0、二○○○年推出USB 2.0、二○○八年發布USB 3.0後,二○一三年正式訂出 USB 3.1。每一代 USB標準的更新,除了數據、電流傳輸速度加快以外,再來就是連接埠標準的改變。
在最新的USB 3.1標準當中,有三種連接埠,一個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 Type-A,其次是一般稱為Micro B的Type-B,第三個就是去年底發布,並於今年轟動業界的Type-C。
Type-A一般是在連接線上連接在電腦的一端,也是USB 3.1之前的版本當中,確定與電腦相連接的唯一連接埠類型,它的問題是有一定方向性,使用者必須從某個特定方向,才能將接頭插入介面。
另外,Type-A 有尺寸太大的問題,追求方便攜帶的設備上幾乎看不到Type-A介面。正因如此,Micro-B介面應運而生,並且在行動裝置中發揚光大,成為當前大部分Android手機所採用的Micro USB介面,在USB 3.1標準中沿用成為Type-B。
至於這次的主角Type-C,則是USB 3.1標準當中最具開創性的設計。在USB 3.1的標準下,它的傳輸速度比現在使用者常用的USB 2.0快二十倍,可達10 G bps,且充電速度是現在的一倍,亦即將來充電時間可以減半。
Type-C最值得注意的還有三大特色。第一,它支援影音傳輸,包括Full HD和4K2K的高畫質影音訊號,不再需要另外買一條HDMI連接線。 第二,Type-C的連接埠正反都可插,不必再花時間找插頭方向。第三,iPhone與Android可以通吃!相信消費者對此會最有感受,尤其未來出外旅行或臨時有需要,借充電線不用再分陣營!
人性化需求 省時、省線、省錢
Type-C概念來自蘋果的連接線「lightning」,外型輕薄短小,不像Type-A一貫的粗,也沒有Type-B的寬,適用於輕薄的手持裝置。可以這麼說,Type-C連接頭無論在技術發展,或是消費者關心的人性化設計,都滿足了大方向的需求,因此被市場視為今年「最殺的硬體革命」。
試想,出差、旅行時帶上手機、筆電或平板,最怕忘了帶什麼?電源供應器跟連接線。困擾非僅如此,不同品牌、新舊型號的3C產品,每一個對應的連接線也可能無法相容,以至於出個門還得帶一堆線,剪不斷理還亂。而且,以前連接器廠商只要產品更新,連接線重新改款,消費者就得被迫換新的線,也讓家裡多出一堆用不到的線。
這些問題,以後交給Type-C就好了,因為手機、筆電、平板都用同一款線,要傳輸影音也不須再買HDMI線,少了一堆線「勾勾纏」,也能少花點錢買別種類型的線。另外,手機等裝置充電速度變快,無論是出門前的充電準備,或是在車站等地進行充電,時間都可以減半。
不過,消費者想買一條連接線就能適用所有裝置,短期內仍難實現;多數消費者現在購買內建USB Type-C的新筆電或平板,除了Type-C連接線外,可能還要轉接器或集線器,才能使用原來的周邊配件。不過未來隨著愈來愈多製造商採用Type-C規格,消費者或許就能換掉舊的連接線,徹底改用Type-C相容連接線。
連接器的產業革命
Type-C之所以能夠通吃蘋果與非蘋陣營,主因乃蘋果同意加入支援USB 3.1規格,加上Google的呼應,使得多年來連接器接頭、傳輸模組都「壁壘分明」的兩邊陣營,終於有了統一的機會。
其次,歐盟已經訂出二○一七年將統一所有手機的充電器規格,使得手持裝置「一線到底」的趨勢成形,隨著4G與寬頻上網的普及,USB 3.1搭配Type-C的高速傳輸規格,未來將是業內必爭之地。
過去連接器廠商多半「各為其主」,分別提供各類客戶不同規格的連接器與模組,未來統一規格後,等於大規模的「改朝換代」,只有領先群能夠搶占更大的市場商機,因此不少連接器廠商已開始與客戶合作,搶攻Type-C的相關規格認證,並在今年各大展場中亮相。
對連接器廠而言,這場Type-C大戰是否卡位成功,將攸關未來市場大餅的重新分配,一旦Type-C統一天下,在齊一規格切入進度落後的小廠,生存空間勢必受到嚴重擠壓,屆時連接器產業恐怕面臨一波大洗牌。
目前已經通過Type-C認證的連接器廠,包括鴻海(2317)、正崴(2392)、佳必琪(6197)、嘉澤(3533)。據了解,由於Nokia N1率先採用Type-C,正崴產品已獲採用;至於鴻海與佳必琪的Type-C高速傳輸模組,也已通過英特爾全數「必要性項目」測試,未來只要是採用英特爾處理器的PC、筆電都可適用。
相關晶片廠方面,Type-C控制晶片e-marker規格認證的名單,第一波由威盛(2388)旗下的威鋒、立錡(6286)及Cyperss取得,其他如祥碩(5269)、鈺創(5351)、創惟(6104)也都已送樣認證,等待通過。
Type-C 強攻台北電腦展
新規格要能普及,少不了大廠的支持。包括Nokia、蘋果、Google 等皆聯手力拱 Type-C,蘋果更搶先宣告,新一代Macbook及大尺寸iPad都將導入Type-C,市場看好蘋果導入將帶動滲透率快速上揚,預料今年下半年Type-C效應就會逐漸發酵,市場需求速度加快,有機會掀起新一波的換機潮。
這次台北國際電腦展主題演講中,英特爾也確認更新版的Thunderbolt 3介面將改用USB Type-C連接頭規格。英特爾表示,主要基於簡化和更方便使用,同時配合USB Type-C可提供100 W供電且讓機身設計更薄等特性,並符合更多連接頭設計標準如Disply Port,採用USB Type-C規格,將能有更多使用優勢。
看好這個大趨勢的商機,今年上半年已有筆電、桌機率先導入Type-C介面,下半年有機會見到Type-C介面的手機、平板問世。而在六月二日登場,為期五天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中,華碩(2357)、宏碁(2353)、聯想、惠普等都展出最新搭載Type-C規格的筆電,量產時間可能落在今年第四季。
威鋒展出的Type-C產品以周邊產品應用為主,包括傳輸線、充電座、集線器等。祥碩、創惟、鈺創也推出USB 3.1與Type-C等產品,系統端的筆電、儲存產品、集線器等亦同步出籠。
記憶體模組廠不落人後,威剛(3260)、宇瞻(8271)、勁永(6145)也把Type-C隨身碟等產品列為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的展出重點。威剛除了Type-C系列產品外,還有專為蘋果產品設計的儲存與周邊產品;宇瞻則展出Type-C雙頭龍隨身碟,以及多款傳輸充電線材;勁永展出全系列Type-C產品,包括轉接頭、隨身碟、集線器、乙太網路轉換器等。
工研院IEK產業分析師謝孟玹表示,回溯USB 2.0的發展歷史,推出第一年滲透率兩成,兩年內迅速翻升至九成。由於USB Type-C新產品多於下半年推出,市場滲透率預估一到兩成,主要關鍵要看蘋果新款手機是否使用,在有大廠加持的情況下,明年滲透率表現可期。
USB Type-C 的硬革命,讓資訊時代迎向行動網路時代。
迎向行動網路、滲透物聯網
市場人士分析,USB標準的提出原本是在規範電腦與其他外部設備的連接和通訊,就是把電腦作為數據集散中心,其他外部設備透過電腦完成數據的獲取、發送、展示、交換等工作,因此過去USB連接電腦的連接頭類型設計出Type-A。
Type-A歷經USB 1.1、USB 2.0、USB 3.0三代標準的更新,持續獨占絕大多數電腦的USB連接頭類型。在最新的USB 3.1標準下,Type-C的出現打斷了這個獨占情況,電腦不再是眾多數據線一端的中心,而可能是由一條兩端都是Type-C連接頭的數據線所連接的數據節點。未來手機與平板等其他設備之間,更可能透過Type-C直接相互連接,不再需要透過電腦。
市場人士指出,這代表了行動網路時代的到來,愈來愈多的設備如電腦、手機、平板、電視甚至汽車,可以採用不同方式連接網際網路。
這樣的變化也讓Type-C快速滲透到物聯網當中。市場預估,Type-C 在二○一六、二○一七年將滲透到手機、PC、電視、穿戴裝置、智慧家庭、智慧汽車等生活的各個層面,潛在空間非常可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