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億資金返鄉
新法上路 台股前景佳
隨著中美貿易戰延燒,衝擊製造業及零件供應鏈等產業,廠商紛紛將生產基地轉至台灣或東南亞等地。行政院從去年開始推動「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積極輔導台商回流,如今經濟部幾乎每天都在更新台商回台投資件數及金額,截至7月初,台商回台投資已達89件,金額逾4,400億元,已逼近原訂全年目標5,000億元。此外,7月3日立法院通過專法《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台商資金匯回首年稅率8%、次年10%,實質投資者的稅率還可減半,其中25%匯回資金可進行金融投資、5%資金可自由運用,可望吸引滯留海外高達10兆元的資金回流。
長期布局 資產營建股
受惠於這一波台商資金回流的類股,以資產、營建、機械設備和金融股為主,尤以沉寂將近10年的資產股,可望成為資金行情的領頭羊。
台商返鄉投資熱絡,「資金回台,不管做什麼投資,勢必都要用到商辦、廠房。」預期工業用地或廠辦仍是今年至明年市場投資焦點,資產價格持續看升,可積極關注擁有資產優勢及廠辦概念的資產營建個股,「包括裕隆、台肥、興農、農林、南港等資產股,已開始有所反應。」台商回流帶來龐大的蓋廠需求,相關營造公司如皇普可望受惠。「不過,由於蓋廠程序歷時相當久,包括政府核可、找地、環評等,需要花1、2年時間,預計明後年才會看到實質效益。」
根據經濟部資料,若以資金用途分析,截至6月底台商回台投資的4,100多億元中,有20%投資用於建廠,購買設備占45%,週轉金占28%,土地則占7%,可見設備是資金布局的重點。
「回台產業的大宗是電子業。」歐陽大指出,電子業除了蓋新廠外,若有急迫性也會直接買舊廠房來改造,因此,賣半導體設備的廠商如朋億、漢唐、聖暉等可望受惠。
金流湧入 財富管理夯
金融股也是這一波台商資金回流的看好族群。凱基投顧報告分析,境外資金回流金額4,000多億元,除了優先投資土地、廠房及商辦租賃之外,大批匯回的資金也有投資及財富管理的需求,其中以財富管理業務為主的中大型金控,如上海商銀、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台新金等最有潛力。雖然目前部分資產股已經漲起來,但在中美貿易對峙之下,台商回流將持續成為題材股。「現在還來得及布局,可以尋找基期低、仍有上漲空間的個股,例如裕隆、嘉裕、遠雄、興富發等。」
2019.08.03
中美彼此祭報復措施,貿易戰擴大
北京這次宣布對約 750 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 5% 至 10% 不等的關稅,分別在9月1日及12月15 日開始實施,同時從12 月 15 日起,恢復對美國的汽車及零組件加徵 25% 關稅,就是報復上回美國對3,000 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 10% 關稅的政策,這批加徵關稅預定9月1日生效,其中一半左右延後到12月15日生效。爆怒的川普馬上回應,對2500億美元中國銷美商品加徵關稅稅率,在10月1日起由現行的25%提升至30%;原對3000億美元中國銷美商品加徵10%關稅也將提高至15%。
川普的爆怒與反應其實應在預期中;此前美國才把原訂9月起加徵10%關稅的商品中,包括筆電、手機等超過一半金額的商品延後到12月15日才徵收,此外,日前也才把華為禁令再暫緩3個月實施。站在美國的立場,當然認為美方已釋出善意,中方豈有報復的理由?
不過對中方而言,是全然不會感受到「川普的善意」。從6月底川習會決定暫停戰火、重啟談判後,川普先食言驟然再對3千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之後部份商品延後到12月中才徵收,也是為不影響美國民眾的聖誕購物;至於華為禁令延後,是考量美國企業利益,因此中方並不認為有善意存在,當然還是該端出報復措。
命令美企撒出中國?美企將坐失市場
當然,最嚇人(或爆笑)的是川普「命令偉大的美國企業撤出中國」,馬上把美股嚇跌623點,雖然事後白宮一面辯駁有法源讓總統行此事,一面又緩頰說川普無意如此作,但市場已受到驚嚇,因為,無論退出能對中國經濟產生多少傷害,美企退出全球數一數二大的市場,必然也要受傷。而中國官方智庫說出:貿易戰打到現在中國已漸入佳境、「到了最舒服的階段」,顯然雙方尚無意退讓,只能繼續挺下去。北京這次出手報復打的「川普痛點」,除了農產品外,還有原油、汽車與其零組件,其中汽車原本在去年阿根廷的川習會之後一度被豁免,這次中方重新放進清單中,意圖不言可喻。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每年銷售量約2800萬輛,整車進口數量在120萬輛左右,中國市場占美國汽車大廠營收的1-4成不等(含當地設廠),加徵關稅後美車衰退2-4成左右(如福特去年單月衰退4成、全年衰退25%),等於要拱手讓出市場給歐日汽車廠。美國汽車產業傳統上就是支柱型、政治穿透力強的產業,北京吊打美汽車廠,就是等著讓其對川普施壓。
注意中方的不可靠實體清單何時公佈
下一步要看的是:中國何時會公布「不可靠實體清單」,這份名單等於是中方對外資企業(當然,主要對象是美企)的懲罰與報復名單,目前有列入名單風險的主要是匯豐銀行與聯邦快遞。匯豐8月起從執行長、行政總裁到大中華區行政總裁等3大高管紛紛閃電辭職,傳說是因匯豐與美國司法部合作,導致華為孟晚舟被捕,北京對匯豐當「告密者」極度不爽,高幹只能下台謝罪,以免匯豐受懲。聯邦快遞則是把100多件華為包裹「錯送到美國」,面臨北京的調查與懲罰,為此股價大跌,相較今年4月高點市值已跌掉超過110億美元了。
北京不會輕易拿美國半導體企業來打,因為中國對其有需求、短期難以取代;但拿匯豐或聯邦快遞來祭旗則問題不大,因為他們都不是中國缺少甚至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最後北京會把那些企業列入清單內,還是暫緩公告,是一個有意思且值得觀察的點。
雙方無意退讓,貿易戰預估要「長期抗戰」
目前看來北京已無意退讓達成協議,因為條件太高、川普又反覆難測;如果要達成協議,也必須在幾個前提實現情況下─包括華為禁令撤銷、加徵關稅取消等;而這些前提會讓川普看來是失敗者,因此川普也不會接受,所以貿易戰大概就要繼續,大家都要作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依照幾個經濟智庫與市場的估計,貿易戰擴大的結果,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將由原先預測6.2-6.5%左右,降到跌破6的5.5-6%之間,美國由2.2%左右降到破2的1.8-2%左右。全球已由原先的樂觀轉為對衰退的憂慮,連歐洲經濟最強勁的德國都掉入衰退,英國則面對脫歐的震盪、衝擊,今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也下修到2.6%(世界銀行)。
中美皆下滑,台灣無法「對沖」經濟將受損
而台灣是否能在擴大的貿易戰中「再撿到槍」呢?可能性不高。雖然首波貿易戰,台灣有受惠於轉單與台商回流,但貿易戰擴大導致中美經濟俱下滑後,其損利已難「對沖」,台灣經濟難逃影響,頂多只能拿衝擊較其它國家小來自我安慰;官方8月才公佈的樂觀經濟預測,小心成泡影!
2019/08/28
陸對美國汽車課徵關稅 稅率將高達50%
中新社官方微博「國是直通車」25日指出,據測算,12月15日中國第二輪關稅措施實施後,加上最惠國稅率,中國對美國汽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稅率最終將高達50%。大陸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董超表示,中國是世界汽車巨頭必爭之地,對美國汽車加徵高關稅,對該國汽車企業而言是巨大危機。作為美國經濟重要支柱之一,汽車行業失去競爭力,可能使整個美國製造業萎縮。
另據新浪財經報導,大陸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指出,貿易戰正進入拼耐力階段,中國的耐力更強。美方對中國輸美商品額外加徵關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中國產業升級。此外,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方面,美國穩增長的政策空間也沒有中國大。
2019/08/25
德國經濟部週三表示,德國經濟成長前景仍籠罩陰霾,製造業受到貿易爭端升溫、英國退歐不確定性、以及其他地緣政治危機的打擊。
路透報導,德國經濟部在其月報中寫道,「目前來看前景仍黯淡。近期貿易衝突惡化,英國有序退歐的可能性並未提高。現今工業訂單數據以及信心指標都顯示,未來幾個月製造業無法提供正面的動能。但內需仍舊強勁,受惠收入提高及財政刺激所賜。」
週三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經濟第二季萎縮,受出口大降拖累,因貿易關稅大戰及英國退歐不確定性,加劇全球經濟放緩,令德國製造商首當其衝。
德國聯邦統計局週三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第二季經季節調整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為較前季下滑0.1%,與市場預估相符,為去年第三季季減0.2%以來最遜,第一季季增0.4%。第二季未經季節調整GDP初值年比持平,雖比預估下滑0.3%來得好,但卻創下自2013年第一季年減1.5%以來最差表現,第一季年增0.6%。
觀察人士指出,德國第三季經濟有可能進一步萎縮,工業界呼籲德國政府增加發債,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心針。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Andrew Kenningham表示,德國經濟已瀕臨衰退邊緣,若英國10月31日無協議退歐的威脅成真,出口商面臨更大的潛在衝擊。
2019/08/15
中美貿易摩擦也為台灣公司帶來機會,近期中國廠商加速去美化,台灣公司反而取得更多訂單,尤其IC設計以及PA廠商。譬如:近期華為發表的5G手機,過去PA供應商主要為美商,現在已經換成海思(由台灣PA業者協助生產製造)以及日商村田(Murata)也是鮮明的例子。
2019/08/06
美國總統川普8月1日推文宣布,美國將從9月1日起開始對其餘3千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小幅加徵10%關稅,先前課徵25%關稅的2500億美元商品維持不變,根據川普政府5月間提出的草擬清單,這3千億美元商品包括許多消費性和科技產品,例如筆電、iPhone等蘋果產品,以及玩具、服飾及鞋類等,最終清單尚未公布。
因為許多科技公司使用在中國生產的組件,這些產品加徵10%關稅,可能會導致遊戲機、iPhone和筆電價格調漲。台灣筆電、iPhone手機等科技產品的代工大廠-電子五哥也會直接受到衝擊,他們必須加緊撤離中國的腳步,不能再用東南亞沒有完整供應鏈當藉口,和碩、英業達、鴻海、緯創、廣達股價早盤全面下滑。
【中國被列滙率操縱的影響】
2019-08-02
人民幣兌美元昨天貶破7算,美國財政部迅即將中國列作滙率操縱國,不僅令外界感到意外、也意味中美貿易戰已升級為「滙率戰」甚至「貨幣戰」。美國將一國貼上滙率操縱的標籤,機制如何運作、影響又如何?
Q︰如按正常機制,甚麼時候公布?
A︰原本是每年兩次。
美國財政部會於每年4月及10月向該國國會提交《國際經濟和滙率政策報告》,內容包括審視其他主要經濟的滙率政策有否對美國不公。
但今次卻很特殊,財政部在這兩次之間把中國列為「滙率操縱國」,估計因要快速決策,應對針對中國的貿易戰。
Q︰被列滙率操縱國,要符合哪些標準?
A︰根據《2015年貿易便捷與貿易促進法》,一個國家(地區)要符合3大指標,才可判斷為滙率操縱。
1)巨額對美貿易順差(200億美元以上)
2)大量經常帳戶盈餘(佔GDP的3%以上)
3)持續、單向的外滙干預(即經濟體通過買入外國資產,促使本國貨幣貶值,且12個月購買總量佔該經濟體GDP的2%)。
美國財政部表示,如果滿足兩項標準,或者在美國的總體貿易逆差中佔比過大,將被列入觀察名單,美方會跟進督促改善。
Q︰中國符合被列滙率操縱國的標準嗎?
A︰中國在3個標準裏只符合一個,即巨額對美貿易順差--按美方口徑,中美貿易順差(美中逆差)7月擴大至破紀錄的368億美元,遠超200億美元的頂綫。但經常帳戶盈餘截至2017年末只佔GDP約1.38%左右,亦無持續、單向的外滙干預,故後兩個標準不成立。
因此,美方今次把中國列為滙率操縱國,做法其實好特殊。
Q︰被列滙率操縱國,有甚麼影響?
A︰美方如將中國貼上滙率操縱國的標籤,根據法律,美國財政部需與中國啟動雙邊談判,敦促中國說明低估本幣價值的原因;如果一年後中國繼續實施滙率操縱,那麽懲罰程式就將啟動。
美國會將上述爭議提交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同時要求美國的海外私人投資公司不予受理中國的任何項目。這些動作對中國實質影響,其實很小。
但關鍵是美方或會以中國操縱滙率為藉口,在貿易上進一步制裁中國,意味中美貿易摩擦將可能升級,向更壞發展。
Q︰過去有甚麼國家或地區,被美國列滙率操縱?
A︰美國1988年10月發布第一份滙率觀察報告,將當時美國兩個主要的貿易夥伴——中國台灣和南韓列為滙率操縱國(地區)。之後南韓到1990年被三次列入,台灣到1992年也曾被四次列入。中國內地則在1992至1994年間被美國五次認定為滙率操縱國。
但自1994年7月後,美國就再沒有把任何國家或地區列入滙率操縱名單。
2019/08/06
5月初川普推特文,提早宣告中美貿易談判破局,之後美國立刻對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接下來又頒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藉此進一步限制美國企業與華為往來。除此之外,美國還進一步評估,可能對另外3000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美國除了劍指中國之外,5月先取消了對加拿大、墨西哥的鋼鋁關稅,接下來也延後對歐盟與日本汽車加徵關稅的談判,讓市場以為他先專心對付中國,對其他市場暫時休兵。
中國之外,開始對墨西哥、印度開火
沒想到5月底,川普宣布要對墨西哥所有進口商品課徵關稅5%,逼迫墨西哥解決非法移民問題,並表示若不改善,將每個月提高5%關稅,最快10月關稅即到達25%。此外,忽然對印度出手,認為印度與美國貿易往來不對等,在6月初取消印度優惠貿易待遇資格。
川普這一個月動作頻繁,且多管齊下,顯示川普的貿易戰已經脫離口頭警告,進入了實質行動,且態度相當堅定。而此同時,中國也開始了反擊行動,表示不畏懼正面迎戰,同時,中國也開始擬定不可靠實體清單,未來可能將某些美國企業列為不往來名單。
中美雙方緊張氣氛升高,將衝擊全球經濟貿易。若雙方劍拔弩張情勢無法改善,以下是五個可能遭受衝擊的面向。
衝擊一,商品成本升高,購買力下滑。
隨著步步高升的關稅,美國民眾購買商品成本逐漸升高,影響民眾消費能力,同時也可能帶來通膨上揚壓力。
衝擊二,全球產業布局重新來過。
光是中國2000億商品課稅25%,就讓許多在中國佈局的企業雞飛狗跳,開始展開生產據點挪移。若墨西哥商品也被課稅,墨西哥主要出口市場是美國,以墨西哥為出貨點的企業受到衝擊,必須重新思考布局點。
然而產業布局非一朝一夕,貿易談判又常常一夕數變,對產業國際布局有相當大難度與變數,而此調整需要耗費多年才能完成,企業將面臨更為困難且難以評估的經營環境。
衝擊三,非關稅障礙升高,創新困難。
美國對華為與關係企業的禁止令,可以看到美國採取關稅之外的防堵手段。美國以保護智慧財產權或是國防安全為由,禁止美國企業輸出技術,也防堵其他國家企業太快追趕上美國技術。此雖為保護美國技術領先,但也衝擊全球產業技術交流、合作、創新,原先期待的5G、AI、IOT等發展腳步可能更為緩慢。
衝擊四,全球景氣受創,經濟衰退風險升高。
原先美國景氣就已經進入趨緩期,新興國家則依賴美國與中國景氣來推升,但近期中國景氣再度受到影響,而美國持續拉高關稅下,也將影響國內消費動能,全球景氣衰退風險升高。
衝擊五,國際政治局勢動盪,勢力重組。
川普上任後很多人在談新冷戰來臨,這次是美國與中國全球二大GDP國家的對抗。如今中國已非吳下阿蒙,有一定的資金、國防武力、企業聚落、龐大內需市場,再加上一黨專政,若中國不願意低頭妥協,雙方可能各擁陣營,進行長期對抗。中國在國際舞台有不小的支持陣營,美國在貿易戰上可能得罪不少盟友,國際勢力重組,將是未來最複雜的議題。
以守代攻,債券基金不可少
市場不確定升高,資金持續流入債券市場。根據晨星截至4月底的統計,全球資金近三個月,在股票基金賣超4744億新台幣,其中光今年4月份,股票基金賣超高達1272億元,也就是雖然今年前4個月股市有一個不錯的反彈,但資金卻是持續撤離股市。
相對之下,近三個月債券基金則是買超3893億元新台幣,且4月份買超高達1370億元。顯示資金棄股轉債,且呈現持續買進趨勢。
從公債殖利率角度觀察,聯準會預估今年不升息,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持續走低,有利於公債表現。歐洲央行今年也採取寬鬆政策,有利於歐債利率走低。惟近期義大利因為債務升高,導致義大利公債利率上揚。此外,考量市場風險升高,更多資金流向高評等債券,相關基金今年以來也有穩定收益。
另外,新興市場債利率水準較高,還有降息空間,頗受市場青睞,今年以來表現不錯,不過以美元計價為主,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債,受幣值影響波動較大,表現較不好。而投資人最喜歡的高收益債,今年以來也有不錯表現,但未來若景氣惡化,對高收債衝擊較大,目前先中性看待。
我們無法預估未來川普是否又有驚人之舉,也許忽然之間又與對手握手言和,我們也無法預估中國態度,或許堅持民族主義不惜以戰逼和,也是中國策略。但貿易話題勢必成為今年金融市場干擾變數,不確定風險來襲更要檢視手上資產。
由於目前全球景氣尚未出現反轉風險,投資人可以採取股債平衡策略,但若貿易戰持續,則應該逐漸增加債券基金比重,以守代攻是較為穩健的投資策略。
2019年6月3日
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