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財報表挑出ESP為正、營業現金流卻是負值的公司

每當財報公布時,大多數投資人都只關注獲利數字或成長性。 其實,透過現金流量表檢視企業獲利品質,更能找到真正放心投資的標的。 檢視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獲利能力」永遠是擺在第一且為最重要的指標,唯有獲利穩定成長的公司,才會在投資市場受到歡迎與肯定。而檢視獲利的最佳方法,當然就...

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

參加增資&減資前應先了解的事

現金增資的基礎概念

「現金增資」白話文的說法,就是公司因擴張經營規模、或彌補虧損,或是有暫時性的現金缺口,因此發行新股向股東尋求資金。

現金增資之後,會使股本膨脹,未來每股盈餘(EPS)就有被稀釋的可能。另外,現增價格通常會較市價來得低,對老股東與員工而言,確定取得現金增資認購權與認購量後,可以先出售原有的持股,再將售股的款項,拿來買認購的現增股,若「賣老股買新股」的賣壓出現,便可能讓股價出現短線修正。

評估是否參加公司現金增資時可考慮的面向有:


  • 企業的特性(股票的股性):賺少錢,股本又膨脹為不良現象,如果這家公司是營運良好,賺的錢越來越多的公司,股本膨脹了n%,但稅後淨利一樣多賺了n%,這樣eps就不會被稀釋,也不會造成股價一直跌。但如果賺的錢一直變少,又增資比例太大,這個時候股票估價就有必要下修。
  • 增資的數量:如果增資的比例太高,例如在 20% 以上,需要更保守的看待(最好下調估價),除非這支股票是營收、淨利一直成長的公司!
  • 增資的原因:留意企業的能力與過去的信用,如果公司生意很好要擴張,所以需要錢,這是比較正向的原因。不過仍要注意企業的能力與過去的誠信度,因為有的老闆過去信心滿滿的擴張,最後卻不一定能成功。而如果增資的原因是因為企業虧損、缺錢、或投資的項目很奇怪(例如要蓋豪華的企業總部?),這樣就要保守看待。


增資有兩種形式:

  • 盈餘轉增資:公司賺到的盈餘,發放股票股利,將其轉為資本,保留現金在公司內部,做為日後營運擴張運用,對原來股東的權益沒有影響,股票數目增加,每股淨值減少,股東不變,通常是未來有成長力的公司,會做的事情。
  • 現金增資:發行新股數,像新股東募資,股數增加,盈餘被稀釋,增資如果是要擴大營運,還可以接受,但為了還債,就表示公司財務可能有問題,無能力從獲利去支應。

以現金增資來說,公司會選在營運受到市場好評、股價表現也不錯的時候,舉辦增資,讓股東們有信心再拿錢出來買股票。由於增資價格要低於目前的股價,才會讓股東覺得有利可圖(否則在市場上買現股就好),所以公司會盡量維護股價不墜、甚至明顯上漲,讓增資順利舉辦,創造出一波「增資行情」。

不過,若是產業前景普通、股價低迷,或是整體股市的表現都很差時,辦增資的公司就會減少,因為不容易募到理想的資金。

要注意的是,「盈餘轉增資」等於領「股票股利」,每位股東都會領到,但是「現金增資」就不見得每位股東都能參與,公司有時只打算引進特定資金,稱為「私募」,或是優先讓公司員工承購,只釋出少部分讓一般股東參與。

若投資人持股的公司開放現金增資,該不該參與呢?不妨考量3個面向:

  • 其一是,自己當初預定的報酬率是多少?如果公司為了增資,把股價拉高,已經到了預定報酬率時,反而可考慮先把手中持股獲利了結,以免增資辦完之後,股價有可能因為公司不再用力維護而出現下跌。
  • 其二是,對公司後續發展有多看好?如果投資人非常看好公司後續發展,那當然可以認購增資股。
  • 其三是,增資價和現在股價的差距大嗎?比較合理的增資價,大約會低於市價一至三成。小於一成,和現股差距不大,沒吸引力;但是高於三成,又可能會引發原股東「賣老股換新股」的賣壓,也會讓人擔心公司為何要如此賤價求售?
  • 另外一個要留意的地方是:有些標榜著未來高成長的新興公司,本身獲利並不佳,但股價已經漲了相當多,這時候舉辦增資,就要提高警覺。過去就有虧損中的太陽能股,在股價高檔區舉辦增資,強調前景看好,後來營運並沒有真正成長,股價一路慘跌,讓認增資股的人損失慘重。

什麼是減資?

減資 : 減少股份

減資可以理解為,把錢退還給股東,就是以現金方式發還股東,等於股東把股本變為現金,股數減少,股價增加,但原股東權益不變,如果公司是成熟型的大公司,沒有未來發展計畫,把閒置資金退還給股東,也無可厚非,說不定還能提升其資金運用效率,,又能幫股東節稅,不是壞事;但如果是公司經營危機,先辦減資後再現金增資,對股東則是壞消息,但如果是為了瘦身減資,減少虧損,說不定未來還有翻轉機會。

常見的減資方式有三種:


  • 現金減資:公司把現金退還給股東,股東手中股份減少,但股東手中資產價值不變,一般來說都是成熟企業,短期無重大營運計畫的公司會做的事情
  • 庫藏股減資:公司為了維護公司信用及股東權益而買回庫藏股,用庫藏股減資,等於是拿公司的現金去買庫藏股,再將股本消除,也是一種還錢給股東的方式
  • 減資彌補虧損:當然也有因為虧損而計畫瘦身的減資原因,當公司虧損連連,保留盈餘為負數時,每股淨值低於10元,公司利用減資的方式,將股本的金額拿來彌補累積虧損。

減資對股價會造成什麼影響?

回歸公司基本體質,若獲利改善,股價就會上漲;若沒有,甚至更差,股價就也會反映下跌。

減資理由複雜 先釐清再參加

「減資」理由則稍微複雜些。雖然目的都是要把股本縮小,進一步提高每股獲利能力,讓股價更好看,但是,有些公司是因為現金太多而辦減資,也有公司是因為虧錢太多而辦減資,部分公司則是因為把子公司分割出去,讓母公司形同減資,後續股價表現也不同。

就像公認的績優股中華電(2412),因為產業成長力道緩,經常辦小型減資讓股本不再長大,股價幾乎不受影響。但是像多家DRAM股因為不堪長年累積虧損,減資再減資,股價卻還是因為營運沒有改善,而演變成雞蛋水餃股。

「減資」是中性的事,但根據不同的減資原因,市場看法也有正面和負面,目前主要的減資形式分成三種:現金減資、虧損減資、分割減資。

  • 現金減資 - 公司長年獲利,持有的現金很多,但是找不到好的投資機會,營運也缺乏成長性時,將股本折成現金發還給股東,叫做現金減資。除了中華電之外,晶華(2707)也是有名的例子。這類公司因為營運穩健,市場多半正面看待減資,投資人可以放心參與。
  • 虧損減資 - 公司累積長年虧損,只好拿資本出來打消虧損,期待股本縮小、轉虧為盈。虧損減資是歷史最悠久的減資原因,市場評價較負面。除了DRAM股,像是營運不善的大型家電股和航空股都辦過虧損減資。基本上,長年虧損的公司,投資人還是不宜持有。
  • 分割減資 - 分割減資和獲利狀況不一定有關,而是企業在經營策略上的考量,像是宏碁(2353)把代工事業切割出去,成立緯創(3231);華碩(2357)也把代工事業和碩(4938)獨立出去。分割後,宏碁和華碩的股本大幅減少。根據過去經驗,分割減資對股價後續的效果都不錯,投資人可以考慮參與。

除了這3種主要減資形式,投資人還會遇到公司宣布要「買庫藏股回來註銷」,這也算是減資,只是規模較小,頂多減少3%~8%的資本額,不過這個動作代表公司認為目前股價太低了,可視為正面因子。

增資屬於自行選擇要不要參加認購,就算不認購,原有的持股也不需要賣掉。但是,減資則是全體股東都包括在其中,不賣持股,就等於同意參加減資,投資人要區分清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