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財報表挑出ESP為正、營業現金流卻是負值的公司

每當財報公布時,大多數投資人都只關注獲利數字或成長性。 其實,透過現金流量表檢視企業獲利品質,更能找到真正放心投資的標的。 檢視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獲利能力」永遠是擺在第一且為最重要的指標,唯有獲利穩定成長的公司,才會在投資市場受到歡迎與肯定。而檢視獲利的最佳方法,當然就...

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價值選股加季線控制水位

與純存股族不同的是「先用價值面分析,找出便宜的股票,當大盤在相對低點時,積極低接存股,但個股跌破季線就出場;當大盤走到高檔時,獲利達3成以上,便分批獲利出場。」

控制持股水位,這樣做

2015年6月大盤指數跌破季線確認,降低持股水位。假設投資部位有100萬元資金,此時可降至50萬元以下。7月指數長黑K跌破9,000點,出清持股部位。8月底指數跌破8,000點大關,從萬點行情下跌超過20%,定義上進入空頭市場,積極操作者此時能用1/4投資資金,配合價值選股低接便宜股票來「存股」。2016年7月指數站穩季線,同時突破頸線,重新增加持股水位。


存股3準則 再看消息面

選股策略會對應市場狀況做動態調整,如台積電、中華電、中鋼、台塑四寶、統一超等,,這類熱門股票溢價程度都比較高,也就是貴了。

當股市走到相對高點時,在操作上應順勢而為。找便宜股票首重3個指標:本益比、股價淨值比及現金殖利率,「這3個準則是選股大框架。」

本益比要8倍以下,殖利率要高於8%,「這2個最好看平均,3年以上比較好。」最後是股價淨值比最好低於0.6倍。當然以這樣的條件篩選,若大盤處於相對低檔或中間位置,可能會選出多檔股票,「但不是每檔都一定賺錢,必須再配合產業消息或營收表現細看。」

2016年初用這大框架發現了榮成,當時市場傳出大陸很多公司買不到紙箱,他進一步向紙業的朋友查證,發現確有此事,同時,榮成的營收年增率又從當年2月開始由負轉正,在多方條件吻合下才買進。買進時榮成股價在10元上下,到了2017年9月股價漲至52元。2016年初,造紙大廠榮成的營收表現轉佳,並在大陸擴廠建設,股價穩穩上漲。

季線控水位 閃過大跌段

不過,如今大盤站穩萬點,是相對高點的位置,若沿用過去選股大框架,恐怕一檔股票都選不出來,因此放寬選股條件,「最粗略的方式是跟大盤比。」,目前大盤本益比約16倍,因此將本益比設定在16倍以下,例如12倍,而淨值比可設定在1倍以下、殖利率降為5%。

除了選股技巧外,要在市場成為贏家,重點是要先能活下去。保命的祕密武器是大盤季線(60日均線),可以此來控制持股水位,也就是控制風險。

「方法很簡單,大盤站在季線之上,表示處於多頭,股票就買多一點;季線之下,表示市場走空,買少一點。」在大盤站穩季線之上時,將8成以上的投資資金放在股市,像2017年大盤指數都在季線之上,便一直維持高水位,參與到一波大行情。但若大盤指數來到季線之下,則會將資金減至5成,並且越跌越往下調降。

2015全球發生股災,利用季線控制持股水位,避開大跌段。以2015年6月初來說,當時大盤跌破季線,他便將股票部位縮減一半,同年7月8日指數再大跌200餘點,直接摜破9,000點大關,彼時中國大陸發生股災,外資又不斷賣超台股,便將所有資金撤出股市,成功「閃過」之後的大跌段。「通常還會搭配市場氛圍,進一步細調持股水位,原則上保持季線以下不做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