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財報表挑出ESP為正、營業現金流卻是負值的公司

每當財報公布時,大多數投資人都只關注獲利數字或成長性。 其實,透過現金流量表檢視企業獲利品質,更能找到真正放心投資的標的。 檢視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獲利能力」永遠是擺在第一且為最重要的指標,唯有獲利穩定成長的公司,才會在投資市場受到歡迎與肯定。而檢視獲利的最佳方法,當然就...

2021年7月27日 星期二

1303南亞


台塑南亞一張「吸油面紙」能賣上萬?引入美國海軍黑科技,圓王永慶的醫材夢


天下雜誌

更新時間: 2025年2月27日 週四 上午9:27

身為全球最大塑膠加工業者,面對產能過剩逆風,南亞最新一步,是醞釀5年的樹林醫材廠,他們結合普瑞博生技,要做出台灣每年消耗千萬個的血袋,自行開發更厲害的抗沾黏膜一片能賣萬元,南亞能突破逆境嗎?


便宜塑膠變上萬生醫產品

這座新廠,可說是南亞的奮力一搏。「一般的塑膠加工,以後我們就不做了,」南亞董事長吳嘉昭在專訪中宣告了幾個轉型方向,包括高階電子與半導體材料、低碳和新能源、以及最新的生技醫療。


發展醫療產品的重點,是要讓過去秤斤論兩賣的便宜塑膠「材料」,加上獨特技術後,變成上萬元的生醫「產品」,猶如麻雀飛上枝頭變鳳凰。


2019年透過塑膠中心牽線,認識了有技術的普瑞博生技,一拍即合,開始認真評估技轉生產減白過濾血袋,以幫塑膠找到高值化的出海口。但真正推動南亞加速腳步的,其實是新冠疫情。


王永慶30年前就想做醫材

「疫情爆發,台灣才發現醫療器材是很大的缺口,」普瑞博生技董事長暨總經理陳彥文說,台灣一年要用掉800萬到1000萬個血袋與輸液袋,幾乎百分之百仰賴歐美日進口,風險很高。


「台塑創辦人王永慶,其實早在90年代就評估過切入醫療器材,」陳彥文說,但當時台灣市場還不夠成熟。


這座醫材廠的第一個明星產品是減白血袋。「減白」的意思是把白血球濾掉,血袋中只留下紅血球。包括加拿大、德國、英國、愛爾蘭、日本等國,早就全面要求血庫的血液要先減除白血球,以避免排斥反應,及降低輸血感染風險。


南亞表示,未來減白血袋產能可達每年280萬套,預計今年將拿到台美兩地許可證,正式進軍全球逾10億美元的血袋市場。


獨家技術來自美國海軍黑科技

他們如此有信心,因為普瑞博的獨家技術,是來自於美國海軍的研究成果。故事回到陳彥文的老師,也是普瑞博創辦人、中原大學特聘教授兼薄膜研發中心主任張雍。陳彥文說,張雍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做博士後,接了一個美國海軍委託的計劃,希望開發出軍艦外殼塗裝材料,讓貝殼與海藻難以附著,以降低維運成本。


張雍開發出的雙離子材料成功達到目標,讓海軍相當滿意。而張雍回台任教後,也持續把材料運用在醫療領域。


薄如紙的纖維膜,可望帶來4億營收

而南亞還有個自主研發的祕密武器──手術用抗沾黏膜。輕薄嬌小、僅15公分見方,不起眼如一張吸油面紙,卻能大幅降低剖腹產手術後器官沾黏機率,在健保自費項目一片要價至少一萬元。成分是聚乳酸奈米纖維,能完全被人體吸收,避免器官沾粘甚至是二次開刀。


南亞同仁表示,南亞是台灣第一個生產抗沾黏膜的廠商,台灣一年用量約4萬片,主要從美國進口。意思就是,如果成功替代進口品,光在台灣就可望帶來4億元營收,還有機會外銷。


對醫材產品,吳嘉昭寄予厚望。在這座新廠,減白血袋與抗沾黏膜先打頭陣,未來還希望切入細胞培養袋,希望趕快找到下個成長曲線。 

進入高油價時期,台塑四寶配息全數出爐,高殖利率成護身符


2022年3月11日 週五 下午3:35

【財訊快報/記者巫彩蓮報導】俄烏戰事,全球股市震盪,高殖利股成為市場資金避風港,而台塑四寶向來為市場高殖利率指標族群,南亞(1303)於今(11)日公布去年去年每股股息配發7.5元,相對於去年每股稅後盈餘10.25元,盈餘配發率達73%,以今日89.8元收盤價計算,股息殖利率達8.3%,國際油價已漲破100美元,上游台塑化(6505)將是優先受惠者,而台塑(1301)主要產品PVC、PE/EVA等產品需求佳,報價亦轉嫁成本並穩住利差,將是今年台塑四寶除息行情要角。 去年第一季美國德州因暴風雪停工,全球石化供應鏈一陣亂流,第二季石化報價呈現大漲格局,而中國大陸在9月底宣布「能耗雙控」,相關石化產品產能受限下,造就石化景氣「上瘦下肥」一年!

台塑四寶當中台塑、南亞兩檔去年每股稅後盈餘11.21元、10.25元,均創下歷年新高,而股息的配發也沒讓市場失望,台塑配息8.2元、南亞7.5元,盈餘配發率都有應有水準;至於兩檔上游個股台塑化、台化(1326)每股稅後盈餘分別為5.19元、6.56元,每股配發3.8元、4.8元股息,以今日收盤價來看,兩者股息殖利率約4%、6%。

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暨其盟國)不願大幅增加原油,而俄羅斯原油出口遭受到制裁,也讓全球石油供應吃緊,油價一飛沖天,每桶觸及140美元高價,輕油亦漲破1千美元,乙烯、丙烯、丁二烯同步大漲,煉油利差轉佳,確立石化產業「上肥」格局,法人推估,台塑化第一季獲利具有百億元實力。

至於中下游台塑、南亞能否延續去年獲利續航力,由於第一季農曆春節,台塑開工率低於去年四季,單季營收較前一季下滑,國際原油價格大漲,推升石化原料成本,而PVC、EVA、正丁醇、SAP、MMA以及碳纖維均是價格較具漲升空間的產品。

5G、AI、新能源車等新應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南亞電子材料成為去年獲利主力,農歷春節後電子材料市場逐漸恢復,銅箔基板、銅箔、環氧樹脂及ABF等產品銷售回升,化工、聚酯及塑膠加工產品即將進入旺季,下游廠商陸續復工,且原油高位支撐報價調漲,至於化工產品DOP進入第二季傳統旺季,且2-EH、PA成本上揚,支撐報價走,EG下游游聚酯產業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油價上漲具有成本面支撐效應。

南亞董座看旺電子材料榮景持續到2023年,ABF產能將增約5成

2021年7月27日 週二 下午4:46·2 分鐘 (閱讀時間)

【財訊快報/記者巫彩蓮報導】5G、AI、新能源車等新應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南亞(1303)電子材料ABF缺貨缺得厲害,產能都被客戶包走,昆山、錦興廠、樹林將陸續增產,董事長吳嘉昭預期,以電子產品複合成長率來看,這一波電子材料需求榮景持續到2023年,接下來電子材料仍會再展開另一波擴產計劃。 南亞電子材料產品占營收比重已達45%,當中涵蓋銅箔基板(含銅箔)、環氧樹脂、玻纖布等電子材料、ABF載板等,疫情引發宅經濟,帶動PC、NB及網通需求成長,環氧樹脂更因風電新應用出現需求暢旺,以及銅價走高推升銅箔、銅箔基板價格。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南亞新港銅箔四廠、昆山ABF均進行產能的擴充,以去(2020)為基準,ABF月產能約3千萬顆,昆山廠第一季投產,較去年增加12%產能;錦興廠租借廠房導入自動化生產,明(2022)年產能可再提升11%;樹林廠則是2023年完成第一期擴建,產能約增加21%,上述三大投資案,合併產能將增加約5成,連同去瓶頸,2023年總產能將較去年增加約3分之2。


南亞具銅箔、銅箔基板垂直生產能力,兩岸銅箔是支應4G、5G用銅箔基板,新能源車出現,必須搭配鋰電池,有別於電路板銅箔生產製造,投資80億元興建嘉義銅箔四廠,3月甫投產,7月產量1300噸、產能利用率86.7%,配合汽車用鋰電銅箔認證及後段處理機進度,今年12月可達1500噸全能生產,後續視市場供需狀況,將會有提高產能計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