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曾說「財報是我們在投資中的路標,如果你不能夠理解一家公司的財報,那麼你就不能夠了解它的營運」顯見財報對於投資的重要性,但股市新手面對密密麻麻的財報,往往不知道如何看起?EPS跟股價的關聯為何?如何計算?怎麼從中看出公司的成長性?透過本文看懂投資人不可不知的關鍵指標!
什麼是EPS?怎麼計算?
舉個例子,A公司一年獲利5000萬元,B公司一年獲利3000萬元,哪間公司比較賺錢呢?只看獲利是不準的,要看EPS比較保險!
EPS的全稱是Earnings per share,中文是「每股盈餘」,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每股可以賺多少錢」。EPS是用來衡量公司獲利能力的指標,能讓投資人快速判斷每檔個股的獲利能力。
EPS=稅後淨利÷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回到上面的例子,若A公司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有1000萬,B公司則是300萬,則兩家公司的EPS為:
A公司EPS=5000萬元÷1000萬股=5元
B公司EPS=3000萬元÷300萬股=10元
單純看獲利會認為A公司賺得比較多,但考慮到發行的股數不同,算出EPS後反而是B公司較賺錢!
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指的是一間公司在公開發行市場上所有流通的股票,包含市場投資人持有、公司內部人與員工持有、三大法人持有的普通股總數。而有些公司會發行「特別股」,由於特別股具有優先分配股利的權利,且流通在外的股票,會經歷股利發放、股票分割的過程,造成股數上的變動,若想算出更精確的數字,就必須以精準EPS的公式計算:
精準EPS= (稅後淨利–特別股股利) ÷ 加權平均普通股在外流通股數
除此之外,若將特別股、股票選擇權、認股權證,還有可轉換公司債等「稀釋股」列入計算,以更保守的方式評估公司獲利。稀釋EPS代表EPS最壞的情況,估算時會假設所有的稀釋股都轉換成普通股,稀釋掉普通股的獲利。
稀釋EPS=(稅後淨利 -特別股股利) ÷ (加權平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稀釋股數)
如果你持股的企業資本結構很複雜,最好將上述3種EPS指標都計算、評估,能較全面的分析。
EPS越高越好嗎?觀察重點為何?
EPS 越高,表示企業賺錢能力越強,能為股東創造的利潤也越多,這也會更吸引其他投資人投資這家企業,公司的股價可能較有機會上升。但需注意EPS不是唯一的評估公司價值的指標,建議搭配財務三表,參考負債、現金流等其他因素。
EPS 的「陷阱題」在於分母「流通在外股數」,若公司以買回庫藏股等方式減少流通在外股數,EPS也會增加,然而這並不代表公司獲利的能力增加。如果公司發行了更多的股票,在流通數增加的情況下,將會稀釋EPS。
好公司的EPS成長趨勢與股價走勢,通常會成正比,代表公司有強大的成長動能;而EPS長期穩定,表示企業的財務狀況容易預測、營運穩定。
以2023年的台股飆股王者華城為例,華城去年Q3單季及累計前三季獲利都創下歷史新高,第3季EPS 2.73元,相較2022年同期的0.52元成長了425%!如下面兩張圖所示,華城不但EPS呈現向上趨勢,股價也成正比上攻。
EPS要觀察長期的走勢變化,如連續3~5年都穩定成長、甚至逐年增長,若是一下賺錢、一下賠錢,是公司營運不穩定的象徵。此外,不同產業有淡季、旺季之分,勿將某一季的EPS自動乘以4算出全年EPS,恐有失真的問題。
若EPS忽然大爆發,建議搭配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等其他報表,了解是本業收入還是一次性的業外收入,如賣土地廠房等,畢竟對長線投資人而言,有穩定獲利的公司比進帳「曇花一現」的公司更能抱得長久。
EPS是負的代表什麼意義?
EPS呈現負數的原因很多,不一定代表企業不好或是不賺錢,常見的3種可能情況為:
- 虧損:很單純,公司沒賺錢,營收減少或支出增加時,導致淨利為負數,EPS也會是負數。
- 股份稀釋:公司發行額外股份時,現有股東的每股盈餘將減少,甚至可能轉為負數。如發行的是特別股,則EPS計算時需先將稅後淨利減去特別股股利,若特別股股利很多,可能會讓整體稅後淨利轉為負的,EPS也同步變成負數。
- 會計處理: 在某些會計處理上,特定項目可能會導致每股盈餘為負數,例如非常規的費用或損失。或是公司盈餘計算時因折舊攤銷之類的因素,導致現金流很多但帳面上淨利很少,較常見於快速成長中的公司。
此外,也可能是經營上有周期特性的公司,或者短時間遇到暫時性危機但已解除的公司。總之,除非對該公司非常熟悉,否則EPS是負的公司應審慎應對。
買股票買的是公司未來的成長性,而EPS能讓投資人看到公司現在與過去的獲利能力,幫助我們下判斷。判斷財務數據的重要心法是「比較」,單看一個EPS數據沒有意義,不但要搭配本益比等其他財務指標一起研究,也要多多比較:跟同公司不同時間比、跟同產業不同公司比⋯等,才能找到具有投資價值的標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