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財報表挑出ESP為正、營業現金流卻是負值的公司

每當財報公布時,大多數投資人都只關注獲利數字或成長性。 其實,透過現金流量表檢視企業獲利品質,更能找到真正放心投資的標的。 檢視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獲利能力」永遠是擺在第一且為最重要的指標,唯有獲利穩定成長的公司,才會在投資市場受到歡迎與肯定。而檢視獲利的最佳方法,當然就...

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

負利率 - 貸款「賺錢」的同時,存款卻有可能越存越少,這是什麼操作?

從銀行貸款1萬,不僅不需要支付利息,還只需還款9950!

你沒看錯,這樣的「童話」在丹麥真實發生了。日前,一家丹麥銀行推出了世界首例負利率按揭貸款——房貸年利率為-0.5%,相當於銀行「倒貼」錢給你買房。

貸款「賺錢」的同時,存款卻有可能越存越少,這是什麼操作?


10年負利率房貸首現丹麥
近日,丹麥第三大銀行日德蘭銀行(Jyske Bank)開始向貸款人提供年利率為0.5%的十年期貼息購房貸款,這是全球金融行業首個負利率貼息房貸業務。

這麼一算下來,也就意味著——銀行借你一萬元,一年後你還9950元。日德蘭銀行表示,銀行不會直接把錢送到客戶手上,「負利率」貸款人像普通客戶一樣每月還款,但房貸本金每月減少的金額將超過貸款人還款的金額,「負利率」貸款人向銀行貸款並在10年內還清。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家丹麥銀行諾底亞銀行將開始提供固定年利率為0%的20年期貸款和年利率為0.5%的30年期貸款。

聽到這樣的好事,國內網友坐不住了,不少人表示,「丹麥移民條件是什麼」、「我先去貸100億賺個5億」。


為什麼會出現負利率貸款?
銀行掏錢讓客戶使用資金,這種做法的意圖很明確——刺激房地產市場,刺激經濟。

丹麥通訊社7月26日報導,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數據,自1980年以來丹麥在全球經濟中的佔比下降了一半,從當時的4.5%降至目前的2.2%。丹麥工業聯合會執行董事會成員Kent Damsgaard表示,這一變化顯示丹麥經濟發展跟不上其他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亞洲國家經濟體的步伐,丹麥發展速度太慢。

同時,他還指出,儘管丹麥無法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但從企業發展情況看,丹麥在未來10-20年仍具競爭力,要注意的是確保勞動力供給,為丹麥企業發展提供保障。


但銀行也不會做賠本的買賣。這種貸款利率之所以可行,是因為在丹麥、瑞典、瑞士等歐洲國家,貨幣市場的利率水平已經讓銀行業務出現「倒掛」。

日德蘭銀行的房地產經濟學家何伊夫說,日德蘭銀行之所以能夠以負利率進入貨幣市場,是通過向機構投資人借錢,並且將其轉嫁給客戶的方式實現的。也就是說,日德蘭銀行能夠以負利率從貨幣市場和機構投資人那裡借到錢,現在只不過是將這種借款方式用於銀行客戶。

具體流程是這樣的:貸款人到日德蘭銀行來獲得貸款,銀行將在市場上發行債券,現在丹麥債券市場的利率是負的。

投資者之所以購買負利率債券,一是押注未來經濟進一步衰退,今日購買的負收益率國債,其未來實際收益率會進一步走低,進而價格走高,投資者可以通過轉讓。二是由於擔心未來經濟進一步惡化,於是紛紛投向債券等避險產品。

在很大程度上,銀行並沒有選擇。這些受益於負利率貸款的家庭,他們身負的貸款利率是浮動的,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貸款利率隨著中央銀行的基準利率變化而變化。當基準利率降到0以下時,某些借款人的貸款利率也會降到0以下。

實際上,日德蘭銀行的房貸貸款人最終還的錢可能會比借的還要多一些,因為即使名目利率為負,但仍有手續費和其他費用來補償銀行安排房貸交易。

存款反而越存越少
不過,有利就有弊,貸款「負利率」同樣意味著存款負利率。

負利率時代意味著儲戶在銀行的存款收益為0,甚至越存越少。日德蘭銀行官網顯示,該行存款利率已經降至0。據中國日報,在瑞士,瑞士聯合銀行上周告訴有錢的客戶說,如果他們的存款超過5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92萬元),將收取0.6%的年費。

在丹麥,日德蘭銀行的存款利率已經降到了0。現在丹麥的銀行正考慮跟隨瑞士的腳步,對存款實行負利率。

日德蘭銀行的房產經濟學家米克歐·赫格說:「目前我們沒有對存款實行負利率。不過最高層正在對此進行討論。問題在於沒有哪家銀行願意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率先實行存款負利率。」

目前英格蘭銀行的基本利率為0.75%,歐洲中央銀行的主要利率為0,而不在歐元區內的丹麥相應的利率為-0.4%。

歐元區國債進入「負時代」
據報導,德國在當地時間21日以零息票面利率發行20億歐元的30年期債券,這是德國歷史上首次以零利率發行超長債券。該債券定於2050年8月到期,票面利率為零,這意味著完全不支付利息。

根據德意志銀行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負收益率債券總額已達到15萬億美元,佔全球所有政府債券比例高達25%;而就在3年前,這個規模才不到7萬億美元。

此外,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創新低至-0.623%。繼10年期和3個月期美債收益率持續倒掛逾兩個月後,10年期和2年期美債收益率8月14日也出現倒掛,這是自2007年以來首次。英國2年期與10年期國債利率也出現2008年以來首次倒掛。


加拿大、丹麥短長期國債亦出現倒掛,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首次跌至2%下方,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形態進一步加重。今日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0.25%,為2016年以來最低水平,紐西蘭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1%,創歷史新低。

經過梳理數據發現,負利率國債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其中,瑞士、德國、法國等國家國債利率已經全部為負,歐元區國債利率進入「負時代」。

自上一次金融危機以來,歐洲經濟發展較為疲軟,以德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為例。這四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歐洲整體經濟態勢。四國GDP均沒有出現大幅增長,增幅遠遠小於中國和美國。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各國央行不斷出台降息等政策刺激,導致利率進一步走低。

外資持續青睞中國債券
根據美國銀行的最新研報,非美元主權債券平均收益率已經跌至-0.03%,有史以來首次變為負值。摩根大通分析師指出,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更是導致收益率螺旋式下降的推手。由於這些基金擔心長期收益率為負,被迫將資金投往更長期的債券以獲得正收益率。

但隨著海外養老基金在可能的情況下急於鎖定正收益率,這個收益率預計也將繼續下滑。而且,美聯儲任何的進一步降息行動或「一些量化寬鬆」舉措,以及大量避險資金的流入,都會加速這一過程。

而作為對比,中國國債吸引力卻在不斷加強。

中央結算公司最新公佈的7月債券託管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境外機構在中央結算公司託管債券規模16986.2億元,比6月末增加533.82億元,為連續8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上海清算所最新公佈的7月債券託管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境外機構在上清所託管債券3176.87億元,較6月末增加86.44億元。截至2019年7月末,境外機構累計持有中國債券突破2萬億元大關。


為何中國債市如此「吸金」?
一方面,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另一方面,雖然美國國債對正收益率投資者還保持著一定吸引力,但是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許久,經濟衰退警告愈發強烈,而中美國債利差今年以來不斷加大,利差為王的時代,資本的逐利性決定海外資金將會加速湧入中國市場。

外資對中國債券的配置需求繼續增強,從債券通數據看,境外機構7月交易量和凈買入量雙雙創歷史新高。

2019-08-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