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將保住手機事業、有利聯發科?傳美放行非5G產品
美國傳出已允許愈來愈多晶片廠商為華為供應零組件,前提是這些元件不可用於5G業務,這或許給了華為一線生機。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美國今(2020)年對華為祭出的嚴厲制裁,雖將衝擊其5G事業,但其關鍵的智慧型手機部門、也許有機會恢復原狀。
英國金融時報28日引述華盛頓消息人士報導,一名半導體執行主管透露,美國商務部最近對企業表示,雖然處理華為供應執照申請案時、是以拒絕為前提,但若業者能證明申請的科技不支援5G、就可獲得放行。兩家亞洲半導體業者的主管也稱,對於供應華為的執照能否獲核准,他們感到相當樂觀,上頭表示用於行動裝置的晶片不是問題。
華盛頓近來似乎更加願意准許企業向華為供應非5G產品。舉例來說,三星電子旗下面板事業Samsung Display 27日宣布,已獲准向華為供應OLED面板。Jefferies分析師Edison Lee說,這是美國願意允許華為留在手機市場的有力跡象,事實上,華為手機並未構成明顯的國安威脅。除了三星之外,Sony以及總部在加州的中國獨資企業豪威科技(OmniVision),最近也獲准供貨華為。
Lee直指,倘若華盛頓允許華為保住智慧機事業,高通(Qualcomm Inc.)、聯發科(2454)皆有望在今(2020)年稍晚恢復一部分的智慧機晶片供應。不過,業界專家警告,川普政府向來搖擺不定,最好別抱持太大希望。
華為已趕在禁令生效前囤積大量庫存
川普政府8月17日掐斷所有商業晶片供應鏈之後,傳出華為進入「求生模式」(survival mode),務必要趕在9月14日禁令生效前,建立最大量的晶片庫存。
日經新聞英文版8月25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華為正在努力建立5G行動處理器,以及Wifi、射頻與面板驅動IC等零組件的庫存,供應商包括聯發科(2454)、瑞昱(2379)、聯詠(3034)、立積(4968)等關鍵晶片開發商。美方法令規定,禁令宣布當天就已進行中的訂單,依舊可以繼續出貨,但所有貨品必須在9月14日午夜前交出。
熟知內情的人士透露,華為最近常會在早上4點打電話給供應商,或是召開午夜電話會議。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SK海力士(SK Hynix)等記憶體晶片供應商,甚至是大立光(3008)、舜宇光學(2382.HK)等光學鏡頭廠,也都趕著提前出貨給華為,這些業者的製程全都會用到美國科技與軟體。知情人士表示,5G智慧機處理器及高階智慧機晶片,是華為最急著建立的庫存。
美國制裁華為衝擊聯發科 這兩種特質的股票將成資金避風港
美國限制廠商出貨華為,恐將使華為對台灣上游半導體拉貨嘎然而止,未來將使台廠訂單大幅下降,對台廠非常不利。(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美國擴大華為限制令,台廠中槍
美國擴大華為限制令,上週華為相關的台廠供應鏈股價大跌,聯發科及IC設計股為震央所在,上周四又因中國軍演消息,台股大盤開低走低一度大跌超過600點,最後收盤下跌416點;上周五台股大盤反彈245點,收在12,607點,本周大盤下跌188點。
上星期四台股大跌,台股短線趨勢有轉弱跡象,尤其電子股趨勢明顯轉弱,許多個股股價從近期高點往下修正超過2成以上,高檔套牢許多後來搶進的投資人且籌碼相對凌亂,可能有許多投資人也會在近期電子股股價反彈之際賣出持股退出股市,除非未來股價大幅修正而有搶短空間。
預期華為仍有存貨可用,至少一年無虞
中國去美化以及美國去中化,華為當然知道美國會對他作大規模的禁制,為了避免將來沒有貨可以出,至少會囤貨上游關鍵零組件超過1年以上的存貨,不會笨到連庫存都不囤,華為大量囤貨,恐怕連其他中國品牌廠也怕會被川普禁制,因而也會囤積一些上游半導體關鍵零組件,因此也造就去年至今台灣IC設計及半導體公司業績及獲利大好,股價也大漲。
但上周美國限制廠商出貨華為,堵住台灣廠商可以出貨給華為的漏洞,恐將使華為對台灣上游半導體及IC設計公司拉貨嘎然而止,未來將使台廠訂單大幅下降,對台廠相當不利。
因華為已事先大量囤貨,預期應該仍然會有一年以上的庫存可以使用,一年之內還影響不到華為的手機銷售及5G基地台的出貨建置,因而Apple及三星等手機廠恐怕在一年內搶不到華為的手機市占率,Oppo、Vivo、SONY、LG 等公司當然也分食不到。
但是,明年底之前,若是華為無法再拿到上游關鍵零組件的話, 一旦華為用完手上這一年的關鍵零組件庫存之後,未來用以製造智慧型手機及5G基地台的出貨將會大幅下降甚至無貨可出,華為恐有被迫退出智慧型手機及5G基地台的出貨行列,預期屆時華為智慧型手機銷售市佔率將會被Apple、三星搶佔大半以上,剩下的才會由OPPO、VIVO、SONY、LG等手機廠分食;5G基地台則會被三星、Nokia、易利信等廠商分食,網通產品則會被歐美廠商搶去。
台灣供應商恐將陷入庫存調整
上周美國限制廠商出貨華為,堵住台灣廠商可以出貨給華為的漏洞,恐將使華為對台灣上游半導體及IC設計公司拉貨嘎然而止,未來將使台廠訂單大幅下降,對台廠非常不利。
而且,對台廠最需要擔心的是,華為大量囤貨讓台廠在今年前7個月迎來大量訂單,例如外傳華為對聯發科下了三倍的訂單量,就怕台灣IC設計公司及半導體廠也以這樣的預期,且認為未來訂單仍將大量湧進,因而台廠IC設計公司下半年對單晶圓廠的晶片出現超額下訂。
若因華為無法再拉貨,超額下訂的晶片將會變成過多的庫存,例如外傳聯發科對華為第四季準備3千萬套的5G手機晶片已無法正常出貨給華為,或將只能兜售給Oppo、Vivo、小米等中國廠商;但是,也怕 Oppo、Vivo、小米等中國廠商本身也害怕哪一天會被川普下禁制令,因而這些廠商恐怕也已囤積不少上游關鍵零組件,無暇再多囤積上游晶片,或是要囤積聯發科的晶片,勢必也會要求聯發科先降價再說。
當台灣廠商對上游晶圓廠超額下單,一旦未來銷售不如預期,要不是削價清庫存,就是須打掉庫存,如此恐將使今年第四季到明年上半年業績及獲利成長堪慮,甚至明年業績及獲利將會衰退。
對台積電來說,當然也會受到影響,不過明年度台積電會有Intel 的GPU訂單進來,明年業績可能還不會衰退,但二、三線的晶圓廠恐怕就難說了。至於外資漫天喊目標價逾倍的ABF股票,股價已大漲過,不僅追高宜慎,甚至更需提防這是出貨文,因為美國堵住限制廠商出貨給華為的漏洞,華為也是ABF大客戶,同樣會使得ABF需求大幅降低。
由於投資人及法人持IC設計及半導體股票最多且籌碼最凌亂,即使近期股價跌深可望出現反彈,惟後續仍需留意未來訂單及庫存的調整,提防第四季起到明年上半年業績下滑或不如預期,使得近期股價反彈後再進一步往下做修正,出現類似2018年7~10月底,台灣上游漲價股股價出現大幅修正的情況。
資金往這兩種特質的股票流動:
由於大多數人都以電子股為主要的投資標的,一旦股價漲多且超漲的電子股有利空消息出來,許多警覺性很強的中實戶及投資大戶大都會選擇賣出持股且退出電子股,除非近期股價再大幅修正,因而提供短線搶短的機會,只有投資在股價高檔區且捨不得停損的投資人會被套牢而嗷嗷待哺,期望股價能夠大幅反彈。
1、股價基期及本益比低
但投信基金有持股限制,一旦股價漲多且超漲的電子股有利空消息出來,預期近期會降低電子股的持股比重來保持績效,退出來的資金將會跑到股價基期及本益比低、未來展望佳且籌碼乾淨者,如水泥股、食品股、風電股、航運股、產業龍頭股、金融股、電信股,以及股價基期及本益比低、未來展望佳且籌碼乾淨的少數電子股,預期這樣的調整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航運股第二季獲利超出市場預期、每年的7~10月是出貨旺季,在運價上漲及油價低於去年同期、出貨滿艙,預期第三季獲利將會比第二季好很多。如長榮海運6月獲利高達0.35元,市場預估第三季獲利將超過1元以上、今年EPS將超過2元以上,明年獲利也可能比今年高,同樣情況也出現在萬海及陽明,由於投資人及三大法人對貨櫃航運股幾乎沒有持股,籌碼最乾淨,本週三大法人開始加碼買進投資,預期這樣情況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2、未來展望佳且籌碼乾淨者
水泥股第二季獲利超出預期,下半年在中國水災消退後可望有大量基礎建設及趕工建設需求,可能會推升水泥報價,預期台泥及亞泥下半年的業績及獲利會大幅成長。風電股因政策推動使得業績及獲利開始大增,資金從電子股退出之際,也會有部分資金跑到上緯、永冠、 世紀鋼。肺炎疫情、蝗災嚴重及氣候變遷造成糧食短缺、暑假旺季,有利統一、大成、卜蜂等業績表現。
美國限制華為,不利台灣上游半導體及IC設計公司,卻有利歐美網通廠及5G建置公司,台灣出貨給歐美網通及歐美5G建置相關比重較高的廠商,將有機會獲得歐美網通代工訂單及5G建置的供應機會。歐美肺炎疫情未消,線上交易及線上教學仍盛,使得NB及PC需求仍佳。上半年因疫情影響使得手機銷售不佳,但第四季起會有Apple新手機上市的業績增溫,及年底開始到明年的5G手機換機需求,股價基期低的手機零組件股及組裝廠將有機會贏來出貨旺季或是否極泰來。
但是,如果Apple新手機沒有5G功能的話,恐怕會使得消費者不願意去換新機,屆時也將會造成失望性賣壓;至於,Apple利用紅色供應鏈進逼台廠, 將不利於台灣組裝廠長線業績及獲利。5G建置及電動車是未來大趨勢,但近期中國5G建置放緩,不利於承接中國5G建置比重較高的零組件供應商;今年出貨量可能不到50萬輛的Tesla股價漲到2000美元屬於超漲情況,Tesla供應鏈股票不必急著投資,需等未來Tesla股價適度修正,再找最佳受惠股來投資。
越接近美總統大選,風險意識越要提高
本波美股及全球股市大漲,主因來自於全球央行大撒幣造就的資金行情、軋空、川普作多美國總統大選行情,使得資金行情凌駕在基本面之上,不畏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經濟衝擊當作一回事,造就美股及全球股市大反彈,且因資金過度集中在高科技股,造成美國高科技股股價大創新高。台股則又因中國去美化以及美國去中化而大幅受惠,尤其中國品牌大廠大量囤積1~2年的上游IC及關鍵零組件,加上Intel可能下單台積電,因而上游半導體相關及IC設計股股價大漲, 台股大盤指數創民國79年以來新高。
但近期美股及台股大盤及個股股價漲多後開始出現高檔大幅震盪及類股輪動加快,且因上周美國全面圍堵中國華為的出貨漏洞(對台灣相關供應商造成重大衝擊)、以國安理由擬下架中國微信及抖音國際版TikTok,市場預期阿里巴巴恐將是下一個目標。
中美貿易戰及政治衝突趨向緊張,未來也將觀察中國是否有進一步反制動作,尤其美中兩國已從貿易戰延伸到政治衝突,唯恐川普故意挑起美中擦槍走火的可能性,這都會影響到未來美股及全球股市的走勢。而且,如以巴菲特指數衡量美股及台股大盤都已出現大幅高估,投資人不應該再亂衝亂撞,反而更需提高風險意識。
全球股市以美股馬首是瞻,就美股走勢來說,推論川普作多美股拚連任,可能使美股出現:
不管美股是出現上述哪一種走勢(也可能出現第二種情況,股市急跌及下跌一段時間,然後再反彈),而且越接近美國總統大選,不確定因素將會更多,屆時很多投資人可能會趁近期個股股價大漲之際,提早逢高獲利了結且離開股市一段時間,不會等到選前當周才獲利了結。
在這樣的架構下,推論美股四大指數可能會提早在今年9~10月見到高點,然後震盪做頭或盤頭往下跌,不會等到11月總統投票日當周才出現高點;除非美股四大指數及個股股價在今年8~9月期間大幅修正一次,然後再跌深反彈到總統大選前1~2 周見高點,亦即是出現上述第二種的情況。
若是在美國總統大選前,美股及個股股價有因出現利空而大幅修正,拖累台股大盤及個股股價也出現大幅修正的話,屆時美股及台股個股股價將會出現較好的搶短機會,可以趁機擇優個股作短線投資,最好選獲利及展望優於預期且股價基期較低者,股價表現會較佳。不過搶短之後,仍建議在美總統大選前逢高獲利了結;因為,美國總統大選萬般拉抬及做多,使得美股四大指數及個股股價超漲,尤其美國高科技股及Tesla股價超漲很多,恐怕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大漲及超漲的情況,在美國總統大選後往下大幅修正的可能性會很高。
美祭重手封殺華為 這幾檔概念股跌幅逾半根停板
美國商務部補漏洞,再祭重手封殺華為,幾乎全面切斷華為取得商用晶片的管道,台廠相關概念股今(18)日一片慘綠,聯發科(2454)、立積(4968)跌停作收,收盤時多達七檔華為概念股跌幅超過半根停板。
美國商務部持續封殺華為,繼先前宣布新出口規定,自5月15日起,凡是使用美國半導體技術、設備等的外國企業,若要出貨給華為或海思等人其相關企業,要先取得美國許可。
美國商務部最新宣布則是進一步擴大對華為的限制措施範圍,要求華為等在黑名單上的企業若是購買者、中間收貨人或終端使用者等身分,使用美國軟體或技術的提供服務者就須取得許可。
這項管制將阻止華為取得未經特別許可的半導體,包括由外國公司以美國軟體或技術開發或生產的晶片;美國商務部宣布切斷華為取得商用晶片的管道措施,且立即生效,同時將不會延長允許美企與華為往來的臨時通用許可證。
市場擔憂聯發科將受到衝擊,今日股價重挫以跌停617元開出,雖有打開,但仍以跌停作收,大跌68元,市值下滑至9,803億元,跌落至兆元之下;聯發科之外,多檔IC設計股也是跌勢沈重。
立積今日開低走低,早盤就遭摜壓至跌停245元鎖死,下跌27元,立積為WiFi射頻IC廠,華為占立積出貨約25%,雖然立積產品為自主研發,並未使用美國技術,但仍在市場恐慌下,股價跌停深鎖。
聯詠(3034)同樣難逃重挫走勢,早盤以270元開低,一度下滑至263元,終場收在265.5元,下跌23.5元,跌幅8.13%,失守5日線及月線;京東方是聯詠重要客戶,主要出貨給華為智慧手機用的小型面板,華為受美國封殺,聯詠後續恐也將遭到間接衝擊。
IC設計股之外,光學股也受到衝擊,玉晶光、大立光股價下殺,玉晶光開平走低,以平盤665元開出,一度拉升至669元,但仍不敵賣壓翻黑,一度下滑至607元,終場收617元,下跌48元,跌幅7.21%;大立光收3,715元,下跌185元,跌幅4.74%。
法人送暖回補 5華為概念股齊攻高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華為新禁令利空逐漸鈍化,且美系外資對銅箔基板送暖,銅箔基板及PCB廠今天吸引法人買盤回補,PCB廠—華通 (2313) 、臻鼎-KY (4958) 、銅箔基板廠的台光電 (2383) 、聯茂 (6213) 及台燿 (6274) 股價同步收高。
受到美國商務部宣布華為新禁令影響,台光電、聯茂、台燿、華通及臻鼎-KY等華為供應商近日成為法人提款機,致使台光電、台燿及聯茂等股價重挫,不過隨著法人賣壓逐步去化,外資開始浮現勿錯殺PCB聲音,美系外資最新報告更力挺銅箔基板三雄。
美系外資認為,華為2020年銅箔基板需求將達到4.82億美元,台灣供應商佔比合計為51%,如果華為禁令因台灣客戶的多元化客戶群而完全執行,預計相關公司營收影響是可控的,有鑑於銅箔基板(CCL)產業可望受惠於5G/AI/HPC成長,未來幾年銅箔基板廠可能高品質營收成長,建議買進台光電、聯茂及台燿,亞系券商則給予華通「買進」評等,目標價55元。
事實上,華為於去年5月遭美國禁制令後,近一年的業務進展速度放緩,市佔率遭中興通訊、大唐、Ericsson及Nokia等大廠急起直追、瓜分,去年華為約佔聯茂及台燿營收比重均在低個位數,今年以來,聯茂及台燿來自於其他設備廠的訂單大增,預估華為今年在兩家公司佔比仍是低個位數;由於大陸規劃2020年興建50萬到60萬座基地台,在總量不變,其他設備廠訂單快速成長下,可望彌補兩家公司華為業績缺口。
在手機部分,儘管華為在海外市場銷售下滑,但大陸地區銷售仍維持一定水準,且其他手機品牌廠出貨相當穩定,此消彼長對台光電、臻鼎-KY及華通等營運衝擊有限。
外資開始喊進銅箔基板及PCB廠,外資及投信也認錯回補,其中台光電今天雖然遭外資調節1015張,但獲投信大買2411張,台燿則是外資連4天買進2655張,聯茂今天則獲外資及投信分別買超734及159張,華通部分,雖然外資今天大賣9685張,投信及自營商則買超3671張,至於臻鼎-KY亦有投信回補298張。
禁令將屆 15檔華為概念股表態
華為禁令豁免期將於5月15日到期,路透社報導指出,美國商務部將起草相關法規,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合作,共同為下一代5G網路制定標準,中美關係似有和解跡象,包括同欣電(6271)等15檔華為概念股有望受惠。
包括5G高頻概念股的同欣電、璟德、聯茂、台光電、台燿;砷化鎵族群全新、宏捷科及穩懋;光學鏡頭廠大立光、PCB華通及網通股台揚;此外,半導體族群矽創、景碩、日月光投控、聯詠也可望受惠。
自去年5月華為遭美國商務部列入黑名單後,市場一再疑慮缺席5G標準制定會議,恐使美國於通訊技術的領導地位陷入競爭劣勢,如美國商務部法規開放美企與華為合作,預期可望提升市場整體,對5G供應鏈產業的獲利展望及後續評價。
國泰證期經理蔡明翰分析,華為禁令議題已久,美國商務部已五次延期豁免,相關廠商陸續找尋其他方案避開規定,預期此次衝擊將持續降低。加上中美貿易代表下周將進行電話會談,將有助於貿易戰降溫,也使華為禁令六度延期可期。
蔡明翰認為,美方如讓步,允許華為參與訂定5G標準,在疫情延燒下、中美最須關注之處,仍是使經濟回升,中美貿易戰問題近日再起,主要僅為美國總統川普在疫情失控下,想轉移民眾焦點,只要疫情能在第二季獲得控制,下半年景氣自然回升,5G仍為電子族群成長的重心,華為概念股必然不會缺席。
群益投顧副總裁曾炎裕指出,台股在520之前,由內資主導盤勢,未見外資大舉回補作,而內資力挺的個股,如IC設計、5G、被動元件,在盤面上輪動,以維持人氣不墜。
曾炎裕認為,由於美國今年有總統大選,川普總統為拉抬選情,提高鐵粉向心力,預期仍會對中方開炮,中美關係預期是反反覆覆,相關訊息,將會持續干擾盤勢及相關族群走勢。
誰是華為概念股?外資點名這37家台廠!
瑞信統計,目前與華為有緊密合作關係的台廠,從上游到下游包括大立光、晶技、聯茂、台燿、台光電、金像電、健鼎、華通、精測、景碩、欣興、南電、聯發科、匯頂、聯詠、敦泰、瑞昱、南亞科、台積電、穩懋、宏捷科、環宇-KY、IET-KY、全新、聯亞、致茂、璟德、台達電、日月光投控、頎邦、京元電、昇達科、群創、英業達、鴻海、工業富聯還有大聯大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